正文 第16章 嫁禍於人(1 / 3)

話分兩頭,且說蕭子玉預計次日早晨止戈亭定會爆棚,如果坐視不管,沒準會引起騷亂。再者,他也不希望蔣一浪講述的故事讓更多的都梁人知道,這樣會對親家不利。事實上,第一場故事早會後,蔣興和的管家就找過他,希望他對蔣一浪采取措施,不要任其在止戈亭胡言亂語。蕭子玉口頭上應承了,但他內心卻不願意對蔣一浪采取措施,道理也很簡單,他像所有的聽客一樣,對接下來的故事產生了強烈興趣。

次日天未亮,蕭子玉就來到警察局,令所有下屬扮成聽客早早來到止戈亭,將大廳所有的位置坐滿,然後把門關上,不允許有人進來。

辰時正刻,蔣一浪登上主講台,他並沒有意識到大廳裏的情況異常,就興致勃勃地準備開講。這時,舒振乾神色緊張地來到蕭子玉身邊彙報:“外麵圍了很多人,今天都梁城萬人空巷都來到了這裏。”

蕭子玉點頭表示他已經知道,並要舒振乾負責外麵的警戒,不放任何一個陌生人進來。

蔣一浪掃視一眼台下就開講了:“各位聽官,今天的故事開講了!詞雲:禦鼓動,禁城開,天上探人回,鳳銜金榜出雲來,平地一聲雷。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衝天。這首詞為五代韋莊所作,述及他五十九歲高中進士時的喜悅之情。他原是一介布衣,一旦高中就成龍化鳳,富貴逼人。用這首詞來形容蔣大的暴富最是恰當不過。閑話少絮,言歸正傳,今天我要講的這個盜墓故事非常耳熟,墓主為朱楩第十三代傳人,名朱企豐。這朱企豐名氣很大,在都梁可謂家喻戶曉,至今都梁城仍有不少的地名都與他有關,他的名字到現在仍能嚇唬不聽話的小孩。隻是他的來曆諸位也許不甚清楚,講述出來定能感天動地,各位如不厭煩我就講,不願聽就一句話帶過。”

眾人異口同聲:“願意聽。”

蔣一浪說:“朱企豐原名國英,字偉寰,父母早亡,隻有一個弟弟朱國雋,兄弟倆相依為命,在都梁北郊銅寶山搭茅棚棲身,租耕幾畝薄地,種植玉米、高粱、紅薯,勉強度日,閑時上山砍樵,挑至城裏販賣貼補家用,生活極為艱難--”

聽到此處,舒振乾忍不住質疑:“一個村野樵夫怎麼能夠當上王?你不會是瞎編故事唬弄我們吧?”

見有人打斷,錢進財忙說:“這位聽官稍安毋躁,故事本身就是編的,但是編得像不像,值不值得信服,那就是說者的本事了。”

蔣一浪麵帶微笑,停了片刻見再無人多說話,就接著往下講述:“一日銅寶山來了一算命瞎子,人稱鍾半仙,朱國英的幾個鄰居請其卜算,卜罷一個個號啕悲哭,都說算得太準了,早知命運如斯,又何必淒風苦雨枉居人世?朱國英動了心,亦上前卜算,並對半仙說:‘先生算得準時,我便給錢;算不準時,你就是瞎眼說瞎話,我非但沒錢,還要砸了你的招牌!’半仙應許,朱國英遂報上年庚八字。不想鍾半仙將其年庚八字排出四柱,掐指一算,撲通,跪下,口稱:‘千歲爺恕罪,瞎子有眼無珠不識王者顏,多有冒犯。’圍觀眾人大驚,朱國英則破口大罵:‘真是個有眼無珠的瞎子,青天白日說昏話。我明明是一無所有的窮人,偏遭如此嘲笑、挖苦,不看你年紀一把,非把你打一頓不可!’鍾半仙長跪不起:‘千歲爺息怒,瞎子雖然眼睛無光,但心明如鏡,千歲爺的八字明明有王者之尊,小人豈敢信口雌黃?’朱國英是火爆性子,見鍾半仙還在堅持己見,就要動粗,其弟弟朱國雋連勸帶拖把他拖回茅屋。話說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銅寶村中老人忽記起朱國英之父朱幹坤曾擁有田產無數,妻妾成群,後又不知何故被皇上收回。有好事者暗中議論:‘目下憲王已薨,享年九十,其五子均不在世,嫡孫皆無,王位傳予庶出,莫非這朱國英乃憲王嫡孫?’”

聽至此處,剛才還質疑的舒振乾竟鼓起掌來,台下餘眾亦一齊鼓掌。蔣一浪受到鼓勵,連連拱手向台下還禮,接著說:“此話傳到朱國英兄弟耳中,朱國雋說:‘哥,別人家都有祖宗神位供奉堂中,獨我家沒有,莫非父親與憲王之間有難言之隱?’朱國英罵弟弟:‘安心做自己的功夫,休要聽人胡言亂語,別忘了明天的飯米錢還在山上呢!’次日,朱國英將柴挑到城中,賣得百文錢,來到這止戈亭下的都梁酒家沽了一碗都梁香酒,買了一碟花生米,坐下來慢慢品嚐。都梁酒家乃是明朝開朝就存在的老店,至那時已有二百餘年曆史,掌櫃的姓錢,人稱‘錢老倌’,錢老倌和氣生財,廣交客人,文人墨客亦多會於此,談古論今,把酒臨風,已成今日‘故事早會’的雛形。是日也該朱國英時來運轉,一墨客與錢老倌閑話,談及岷王府中之事,墨客開言:‘錢老倌,您聽說了嗎?’錢老倌問:‘何事?’墨客說憲王薨,雖年享九旬,五子無一幸存,孫輩亦絕,王位白白讓給了庶出。這還不算,此庶出乃一癡呆,目下岷王府均是女流主事,攪得不成體統。’錢老倌搖頭不迭:‘此乃天意,非人力能為’。墨客說:‘我聽說憲王並非真的無嫡親,他的四兒子朱幹坤可能留有後代。你可知其中的底細?’朱國英飲罷酒本欲離去,一聽此言,乃大驚:朱幹坤不正是家父名字嗎?莫非……慢著,且坐下再聽下文。錢老倌說:‘別提那段傷心故事,那時候我還年輕呢,常聽說一大把年紀的憲王經常納妃,朱幹坤的母親盧王後色衰失寵,活活憂鬱而死。幹坤是有名的孝子,他心疼母親,經常好言勸諫憲王不要縱情聲色。憲王大怒,將幹坤趕出王城,在城北銅寶山居住。’墨客接聲道:‘我也聽說了,後來憲王年紀衰老,身邊兒子相繼離開人世,他有位能幹賢德的妃子熊氏勸他,說幹坤為人耿直能幹,雖有冒犯,如今已時過境遷,該回王府,以備繼承王位。後來又不知何故,這事沒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