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發展的轉型(下)(7)(1 / 1)

那麼,我們是否已經做好了吃轉變經濟展方式的這一服苦口良藥呢?這一問題要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來回答,而不僅僅是經濟管理者。***

五、有民生之惠便無危機之憂

為了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波動,保增長一度成為了中國社會必須完成的指令性任務,但在實踐中,有越來越多的同誌自覺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保民生上,還有更多的同誌從理論上呼籲所有展都要圍繞民生展開,社會群眾更是從感上對民生建設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與期待。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體現展目的還是破解展難題乃至走出經濟困境,關注民生都是關鍵、是核心、是根本。

先,關注民生是體現展目的,保證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展成果的試金石。

我們承認,沒有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就沒有相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和社會就業的解決,民生的保障就無從談起;沒有相對的社會穩定,就沒有展所需要的基本環境與前提條件。但再重要、再不可少,這些都隻是為了民生問題的真正解決與民生水平的切實提升這一目的服務的工具,是屬於手段層麵的內容。

人類社會不論幹什麼事,目的與手段都不能等量齊觀,更不能顛倒過來。展當然是如此。如果處理不好這一關係,就會出現有增長而無展,有gdp的不斷攀升而沒有民生的改善與提升。這種狀況在過去一些地方的一些展過程中已經有前車之鑒乃至令人痛惜的教訓。而這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況之所以產生,就在於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展的異化,增長本身成為了目的,穩定本身成為了目的,結果我們很多同誌為增長而增長,為穩定而穩定,幹了不少活,費了不少勁,不僅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甚至還種下了苦果,留下了隱患。所以,在今後的工作部署中,我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這就是,我們的增長是為了保障民生的增長,我們的穩定是為了更好民生的穩定。

其次,關注民生是破解展難題,實現經濟又好又快展的治本之策。

在目前經濟形勢不樂觀的況下,保增長、保穩定的緊迫性與必不可少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麵,中國30多年來平均經濟增長速度在9。8%以上,近些年來更是屢屢突破10%甚至12%,這麼高速的經濟增長突然戛然而止,會對中國社會經濟層麵乃至社會政治層麵產生巨大衝擊。我們承受不了這樣的衝擊,也不願承受這樣的衝擊。因而通過有效行為保增長,保證一定的增長速度是必須的選擇;另一方麵,在經濟繁榮期,各種社會問題容易被順水推舟在不經意間解決而使得社會能相對穩定,一旦經濟滑坡,各種問題就會凸現出來,在不能得到比較妥當解決的況下,社會不穩定現象就會出現,產生一係列威脅。為了消除可能的隱患,未雨綢繆保穩定同樣不容忽視。

但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些都隻是權宜之計,雖然可以稱之為是必不可少的權宜之計。因為,在整個世界經濟大氣候不景氣的背景下,在我們宏觀調控成效尚未真正鞏固的環境下,在產能過剩和結構低下問題沒有真正改觀的況下,保增長並不是想保就能保得了的。如果把握不好度,甚至容易引經濟更劇烈的下滑;同樣,在我們不能從本質上消除不穩定深層原因的況下,保穩定也不是想保就能保得了的。過於剛性的行為,簡單捂蓋子的思維會招致更大的不穩定。

而隻有通過保民生,擴大內需,讓群眾有工作可掙錢,有錢可花,有錢敢花,才會消除現有的產能過剩,才可能使得經濟運行中生產與消費這一最基礎的過程呈良性循環。更進一步看,當需要工作的人有崗位可做,當需要消費的人有能力可消費,當群眾心平氣順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肯定不會低,社會也肯定不會不穩定。更何況,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民生領域的建設本身就是很好的實現經濟增長的優質項目。

再次,關注民生是走出經濟困境,戰勝經濟困難的信心的沃土、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