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協調不同,是現代社會展進步的關鍵舉措
承認不同、尊重不同,意味著不再是“統一”與“團結”,而是“兼顧”與“協調”。中國**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構建一個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三個詞是三重要求。“各盡所能”是揮各個主體的能動性,不能去壓抑;“各得其所”是各個主體能享有自己可得到的和應該得到的權益與利益;“和諧相處”則是每個主體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時候,不能去損害其他主體的利益,或者說不能以損害其他主體利益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而要做到這一切,就要建立一種不同利益主體能有效和規範表達自己利益訴求的協調機製,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這一機製不建立或者沒有,社會群體就隻能以其他的方式來表達,就可能鋌而走險,也可能激烈對抗,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與此相配合,建立社會輿彙集和分析機製,暢通社民意反映渠道,也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展中不可能始終是帕累托改進狀態,不可能所有主體都受益而不受損。受損主體有了意見怎麼辦,我們需要盡快掌握並且適時反應,這就需要重視社會輿的收集,讓民眾有地方和有途徑可以說話,一味地掩蓋、漠視隻能是積小患為大害,遺失妥善處理的時機。
一個領導同誌曾經打過一個比喻。我們現在構建和諧社會,做的工作就好比廚房高壓鍋的工作。高壓鍋有排氣閥,如果裏麵水蒸氣積累多了,就會從排氣閥排出來,之後高壓鍋就會正常煮飯。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去掉排氣閥會怎麼樣?那就可能使高壓鍋爆炸。有的同誌說,哦,高壓鍋爆炸說明高壓鍋的鋼板不夠厚,那好辦,加厚它5厘米,但是水蒸氣在裏麵還是越積越多,又頂不住了。怎麼辦?再加一層10厘米的鋼板,反正我們中國是鋼鐵大國,有的是鋼板。可是萬一哪一天,鋼板有質量問題或者說鋼板用完了,到那時再炸了鍋,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有人說我們過去好好的,怎麼提出以人為本之後,告狀的多了,上訪的也多了,過去老百姓哪敢鬧事?不就是因為你們老提和諧社會才鬧的嗎?
我們那位領導同誌動地說,我們這批人已經五六十歲了,也就再幹一屆、兩屆,但是中國**是要長期執政的,如果我們不能把執政隱患消除掉,一出問題就是大問題。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讓群眾有可以出氣的地方,把他們的氣慢慢消化掉,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有可能良性展,往前走。
(四)存異求同,是現代社會展進步的基本方式
中國社會這些年的展,不僅新老階層之間出現了衝突,就是傳統的、我們認為是人民這一大群體內部,也開始出現了不同利益群體的分化。
前些年一個事例給我印象很深,後來我把它當成和諧社會的典型案例,經常講給大家聽。
出差到南方,在都機場到點了登不了機。為什麼?因為我們那架飛機是從南方來的飛機,那架飛機晚點了5個半小時,結果乘客不下飛機。大家知道,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乘客不敢鬧事。飛機降落,人家死活不下飛機,要求航空公司賠償。航空公司說不能賠償啊,我們也不想晚點啊!但是乘客說,除非你能證明這次航班延誤是由於國家有重大政治任務而進行了航空管製,因為大家都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然服從大局。如果證明不了這一點,這就是你航空公司的責任,就得給賠償。航空公司說不行,我們是國有公司啊。這在幾十年前,別說飛機延誤了,能讓你坐飛機就算可以了,你還敢向國家的航空公司索賠,這都反了!現在乘客們說得很有道理,航空公司是國家的,這一點不假,你的利益有國家的利益,但乘客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也是在依法納稅、依法經營的基礎上獲得利益的,我的利益也是受保護的。怎麼辦?航空公司一看如果再拖下去,把下麵的航班也耽誤了,後麵的乘客也得鬧事。於是就說:賠可以,但是你們別坐在飛機上,影響到別人上飛機,你們下飛機到會議室裏麵好好談。乘客們說:不下,一下飛機就沒有談判的資本了嘛。怎麼辦?派兩個乘客代表下來跟航空公司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