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政黨的自覺(3)(1 / 1)

對於中國**來說,為什麼人,為什麼人的利益,與其說是利害計算,不如說是信仰的抉擇。***既向全黨又向全社會高揚自己的信仰,彰顯自己的追求,已經成為了今日中國**“應該”“必須”“隻能”三者共同指向的事。

再談思想。

思想是一個政黨闡述自己立場,展現自己宗旨的利器。一個政黨沒有完整、係統、能為社會認同、民眾接受的思想體係,就不可能在眾多的政黨之爭中脫穎而出。

中國**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其思想體係毫無疑問就是馬克思主義。但作為一個有幾千年文明傳承的古國、大國,任何進入其中的思想體係都不可避免地要染上這種文明的色彩,體現這種文化的風格,帶有這個民族的氣派,這就是中國**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層依據。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中國**的借口而是中國**的使命。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不丟老祖宗。丟掉就是忘本,就是挖基,就是自己否定自己的合法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必須說新話。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求真務實,不能與社會脈搏同步,不能與群眾期待合拍,就會被時代、社會與群眾拋棄。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必須一以貫之,堅持理論的徹底性。馬克思有一句名:“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麵對社會大眾對我們所主張理論產生的困惑與疑慮,麵對現實中出現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必須謹慎辨析。一種可能是理論確實跟不上實踐,對此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創新理論;但也可能是實踐走入了誤區,可我們囿於既得利益,不願意向理論靠攏,反而倒打一耙去否定理論、去修正理論。這種做法尤其需要警惕。

因此,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進一步係統化,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飛躍的成果有機統一,是當下中國**應對挑戰、實現使命的當務之急。

再說理論武裝。

理論武裝是政黨之魂的外化。**早在延安時期就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係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誌,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這裏講的就是理論武裝。

有人宣稱人性自私是社會展的最終動力,靠利益誘使可以達到任何目的。這對中國**是不適用的。靠利益結合起來的組織是經濟聯合體,不是政黨;靠各懷心腹事拚湊起來的團隊是烏合之眾,不是隊伍。中國**要想成為戰無不勝的先鋒隊,必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讓中國**人認識到,我們是用**信仰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覺悟者。我們理解我們的思想,我們認同我們的信仰,因而我們實踐著我們的主義。

有了理論武裝,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就會成為現實。比如,對“中國**人是人,但更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這一判斷,外人總是不能理解。其實對於接受理論武裝的**人來說,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這句話的邏輯隻能是這樣講而不能顛倒過來。顛倒過來,謬以千裏,自毀長城。

塑造政黨之魂,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列於中國**五大建設之的思想建設擔負的就是這一使命。

(三)守住我們政治優勢的根本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政治優勢”,尤其是麵臨重大任務需要攻堅或者是麵對外來質疑需要回應的時候,更是要高高舉起“政治優勢”這一法寶,又做利器,又當盾牌。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這也是一件很當然的事。一個社會的政治製度肯定要有其賴以立足、得以展、能夠成功、其他製度較之又不可能有的獨門秘籍,彰顯、運用這些政治優勢對於實現其製度的目標藍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可問題是我們在把握政治優勢的時候一定要清醒、科學、準確,想當然地把一些政治優勢的副產品當做政治優勢本身、或者說把本不應該的一些東西當成政治優勢的體現,不僅不可能實現製度設計中的政治展,甚至會在政治展中陷入窘境。更為嚴峻的是還有可能把本來真正的政治優勢給淡化、給遺忘、給傷害,以至於最終喪失政治製度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