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政府的創新(下)(4)(1 / 1)

--廣納群賢、人盡其才,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這是政黨的人才資源。***中國**提出從“黨管幹部”到“黨管人才”,就是這一思想的反映。在現代社會執政,不管是存量人才還是增量人才,也不管是體製內人才還是體製外人才,是一般人才還是高層次人才,是黨內國內的人才還是境外海外的人才,不管是有較高知識水平、創新能力的拔尖人才還是有豐富實踐經驗與一技之長的實用人才,隻要能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揮作用,願意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揮作用,就都是中國社會和中國**所需要的人才。**在2003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四個“標準”:“品德、知識、能力、業績”和四個“不唯”:“不唯學曆,不唯職稱,不唯資曆,不唯身份”,為中國社會更廣大地開人才之源給予了極大空間。

--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等是黨的寶貴的精神資源,也是中國**人常說的“精神優勢”。這精神資源反映了黨的整體精神風貌,其實質是黨的世界觀和黨的性質的綜合體現,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標誌。但它又極為具體、形象、直觀地體現在每一個執政黨成員的行為中,體現在每一項執政黨的政策安排中,是人民群眾最能直接感受到、體會到的東西,輕視不得。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在廣泛“開源”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節流”,也就是要注意降低執政成本,不要浪費和耗盡執政資源。不規範的政治生活、不合理的組織結構、不團結的幹部隊伍、不廉潔的執政成員、不暢通的政令決策等等,都會嚴重消耗政黨寶貴的執政資源,乃至於喪失政權。這也是需要引起中國**人警覺的。

四、錘煉信息時代的執政新方法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展,中國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信息時代的特點與要求,信息時代的一切行為模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這一時代的印記,政黨的執政行為及其能力建設也不例外。無論是提高黨領導經濟展、政治展、社會展的能力,還是改進黨承擔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都要充分適應這一時代的變化、尊重這一時代的規律、體現這一時代的要求,科學執政要有新舉措,民主執政要有新突破,依法執政要有新進展。

(一)信息時代是各類資訊無障礙快捷傳播,社會運行越來越開放透明的時代,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科學執政要有新舉措中國**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是黨在90年的展曆程和60多年的執政實踐中不斷總結形成的,這一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是基本適應中國所處的曆史方位和社會實際的。比如在過去的時代背景下,信息的獲取與掌握呈“倒金字塔”狀態,決策層越高,掌握的信息越及時、越充分;信息的傳遞則是“正金字塔”狀態,從高到低層層逐級傳達。不同地區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不同地區的那些具有相同利益訴求的群體之間的交流相對比較少,社會活躍程度沒有充分育。僅從信息占有決定決策質量來看,這就使得執政者在正常形下做出的決策確實要優於其他群體。而且執政者也比較容易出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策,即使有一到兩個地區或群體之間有不同甚至反對的意見,但由於相互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聯絡,也無關大局,成不了氣候,影響不了既定政策;即使社會上出現了突事件,也比較容易封鎖消息,把影響控製在盡可能小的範圍之內,然後慢慢尋找對策。

但是進入信息時代後,這種執政方式和執政理念已經很難再奏效了。信息化的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進步,把整個地球縮小成為了一個“地球村”。在網絡中,空間徹底消失了,邊界不複存在了,地位、身份、層級不再具有實際意義,無論咫尺還是天涯,無論是最高決策者還是社會普通群眾,都可以無障礙地出現在同一個平台中。信息可以方便地獲取,信息也能迅疾地傳播。這樣開放的技術狀態直接導致相應開放的社會狀態,公開、透明日漸成為了信息時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也成了在信息時代執政的最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