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造性的經營才能贏得勝利
稻盛和夫說:“經常去做創造性的工作。”
精彩解讀
創造性經營是稻盛和夫的“經營十二條”中的第十條:“經常去做創造性的工作。”
稻盛和夫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創新。他認為,發展企業必須“創造新的需要、新的市場、新的技術、新的產品”。稻盛和夫曾經說:“新興產業的出現和發展對整個國家的運作,社會經濟的進步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新興產業的發展決定著國家的命運,當然對一個企業的影響和作用就更大了,這也說明了稻盛和夫重視創新的長遠眼光。
稻盛和夫先生一手創辦的京瓷公司就是一個追求技術創新的而不斷發展和壯大的企業。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要數把陶瓷包在電路板上了。當時,利用陶瓷技術,把線路包裹在薄薄的陶瓷片裏,加以碾壓並燒合,是一種全新的構想。有些技術專家認為這個大膽的構想根本行不通。但是在稻盛和夫先生帶領下的京瓷卻實現了這一不可能的技術。這項技術的發明還獲得了大河內獎的生產特等獎。正是在一種鼓勵創新的環境下,京瓷的員工才能做到這一點。
創造性經營是一切創新的源泉,作為京瓷公司的掌門人,如果稻盛和夫先生缺乏創造性經營的理念,那麼京瓷公司也絕對不可能走向世界500強。當然京瓷的創新性還不僅僅表現在這一個例子上,京瓷的技術人員甚至把陶瓷技術運用到半導體、釣魚竿、菜刀等東西上。如此充滿活力和創新意識的京瓷公司,所向披靡,無往不利。
當然京瓷公司的創造性不僅表現在技術上,京瓷的營銷策略也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創新性。曾經有人用聲東擊西來形容京瓷公司在占領日本本土市場的策略。1962年,稻盛和夫隻能前往美國,他前往美國的目的並不是要開拓美國市場,而是要打開日本國內的市場。為什麼他會選擇先去美國然後再打開日本國內市場呢,這跟當時美國產品大量占據日本市場有很大關係。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本地的和尚不念經,這句俗語對當時的日本市場有這無比準確的概括性描述。既然在本土難以打開市場,稻盛和夫就想到讓美國的公司使用和認可京瓷的產品,然後再打入本土市場,這一奇招很快就見效了。
美國廠商不同於日本廠商,他們不拘泥於傳統的,崇尚自由、合理,不管賣方是誰,隻要產品精良,經得起測試,就可以采用。話雖如此,不過想在美國打開市場也是需要經過一番努力的。稻盛和夫先生並沒有氣餒,從東海岸到西海岸,他拜訪每一家可能使用京瓷產品的廠家,終於在拜訪了數十家公司以後,他碰到了德克薩斯州的路緬公司。這個公司為了生產阿波羅火箭的電阻器,正在尋找耐高溫材料,經過非常嚴格的測試之後,京瓷的產品終於擊敗了西德和美國的許多有名的大工廠的製品,得到路緬公司的認可。
這是京瓷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由於京瓷生產的產品得到了路緬公司的好評,許多美國的大廠商也陸續訂貨。稻盛和夫先生終於如願以償,將京瓷公司的產品輸出到美國,並最終獲得日本本土廠商的信賴和承認。想要打開日本市場,先去打開美國市場,稻盛和夫先生用創造性的手段使京瓷的產品獲得日本以及全世界的認可。
通過對稻盛和夫先生關於創造性經營的了解,對我們現在的企業家或者創業者都應該有很好的啟示。看似不利的環境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並不一定意味著失敗或者無路可走。絕處逢生這個成語就是告訴我們,在麵對極端不利的社會環境和競爭狀況的時候,人就會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難題,創造機會和勝利的希望。
智慧小語
創造性是人高於其他動物的最基本的表現,也就是說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創造性。如果你在領導一個企業,那麼就更加離不開創造性的支持。正如稻盛和夫先生用創造性贏得京瓷的輝煌一樣,你的企業同樣離不開創造性。
把成本壓縮到最小
稻盛和夫說:“如果利潤等於銷售額減去成本的話,隻要將銷售最大,成本最小就好了。”
精彩解讀
在創業之初,稻盛和夫就有很強的成本意識。他不輕易購買新設備。隻要舊的機器還符合生產標準,就做到物盡其用。有的員工對此不理解,他就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在捉到小偷之前就準備好繩子是一種浪費,繩子隻能在倉庫裏存著。因為,在捉到小偷之後再編繩子才是最有效率。”
江蘇小天鵝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在網絡上撰文,談及2002年5月19日他向稻盛和夫求教的情況:
“我向他請教:‘當前國際市場塑料的原材料價格有些波動,企業應該怎麼辦?’他說:‘在采購物品的時候,最好采用即時即用購買的原則,就是對於需要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購買進需要的量。’一般來說,大量采購之後的管理也需要工夫和成本,而且,所購物品價格的變化也可能導致浪費。如果實行即時即用購買,手裏隻有一些需要的量,那麼不僅會注意節約使用,而且還不必花多餘的管理費用,同時可以隨機應變地應對市場的變化。此外,一旦由於設備投資和增加人員導致固定費用大幅增長,就很難再降下來,所以,增加固定費用的設備投資計劃也必須非常慎重。他本人很反對投機,而是著重通過本分的企業活動,向社會提供價值增加的勞動,以獲得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