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命運相吸,歃血為盟——稻盛和夫用人之道(2)(1 / 3)

稻盛和夫先生說,大家以同樣的價值體係來做事,認同公司生存的基本哲學及其成功之道,在群力群策的同時,也使個人有最大的自由去發揮才能。後來隨著經濟的複蘇,企業業績回暖後,他說他將定期獎金大幅提高,而且再支付臨時獎金,並在之上支付了員工在當時凍結了兩年的加薪,以此報答當時員工及工會對他的信任。這其實也是因為員工與稻盛和夫先生一樣有著為公司的發展盡一份力量的存在,否則也不會發展得如此之快,他說:“我一直希望和同事們結成這樣一種關係:就算再辛苦大家也可以相互合作,一起努力工作,而不想同大家僅僅靠雇傭關係冷冰冰地維係在一起。”

正因為如此,稻盛和夫先生說,企業經營不能靠經營者單槍匹馬,必須與員工們共同努力。一個人能做的事很有限,需要許多誌同道合的人團結一致、腳踏實地、持續努力,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為了讓員工擁有與自己一致的想法,稻盛和夫先生利用各種場合與他們交流,努力構建一個有共同思想、有統一方向的團體,將全員的力量凝聚起來,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正因為有這樣一個共同奮鬥的團隊,才有京瓷今天的成就。

智慧小語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企業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員工是企業正常運轉的最重要的條件。當領導者善待自己的員工時,他的企業也就向著更好的地方發展。統一的價值觀,統一的目標更容易使一個企業走得更遠。善待員工,造就企業的和諧氛圍,這些都是值得現在的企業家學習的。

身先士卒的總裁

稻盛和夫說:“每當我想起他們精心為我準備的菜肴時,我就會想,事業的成功既不是靠美國式經營,也不是靠日本式經營,而是身先士卒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精彩解讀

身先足以率人。這是對領導的基本要求。一個領導人物,必須做到這點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稻盛和夫是一個對中國文化非常精通的哲學家。他懂得身先士卒的重要性,所以他才會在1984年,也就是他52歲那年,稻盛和夫準備進軍電信業,他在董事會正式表決通過進軍電信業的決議之後,他向在場的董事下跪以示感謝。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更何況已經52歲的稻盛和夫先生。

稻盛和夫先生深知這一跪的含義,作為社長的他,要給大家作出榜樣,在麵對新事物的時候,他可以率先做出犧牲,那麼他的員工也會跟他一樣,努力工作,為新事業做出貢獻。稻盛和夫先生一直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他從不因為自己是社長就享受特殊待遇。

2010年6月份,稻盛和夫先生來北京做報告,接受中央電視台的訪問,主持人發現稻盛和夫先生竟是自己提著包進來的。主持人驚訝,不僅僅因為他是如此的大人物,而且他已經是87歲高齡了,所以主持人就問他,這是為什麼。稻盛和夫說:“自己有手,兩手空空什麼也不拿,是對神的不敬。”

從這個小細節我們可以看出,稻盛和夫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他從不因為身份特殊就享受特殊待遇,就連乘坐日航的飛機他也選擇最便宜的經濟艙,目的就是為公司節約交通費用。我們似乎看慣了一些企業家講排場,前呼後擁的。但是真正的成功者卻如稻盛和夫先生一般,懂得自律,懂得為自己的員工做出表率和榜樣。

人生沒有小事,我們把一件事看得多重才是決定這件事情大小的唯一標準。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能夠身先士卒,不論是在為企業做出的貢獻上,還是在為企業節約每一分錢上,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成功的企業家。都說領導就應該運籌帷幄,不必事事親力親為。但是在稻盛和夫先生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他毫無領導者的架子,能自己辦的事從不依靠別人,難道這不是一個大家的風範嗎。

所以他在總結他成功的原因時說道,事業的成功既不是靠美國式經營,也不是靠日本式經營,而是身先士卒起到了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