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盟主(1 / 2)

可惜了九兒的願望落空了,七省綠林英豪齊聚泰山,山中各寺廟道觀之中,陸續到了千餘人。

人數既多,來自各派各路,不免爭執添亂。或者有喝酒鬥氣的,或者有昔日官兵與綠林眾人相互看不順眼的,或者不同幫派互不服氣的……不一而論,既熱鬧,又不免滋事,袁承誌等人巡視,解決不少糾紛。

袁承誌與山宗舊部眾人久別重逢,更有一種“骨肉親情” 般的親切和融洽。無奈,山中事情繁雜,紛擾不斷,眾人無暇過多敘舊。

丟失漕糧囚車的總兵水鑒手下眾兵丁原本走投無路,擔心領了銀子回家,還是會被官府抓住問罪,所以,被迫上山。與各路綠林話不投機,受了氣,紛紛鼓動水鑒爭當盟主,讓自己這幫人出口氣。

水鑒卻明白自己絕無能力爭奪盟主,隻能對眾兵丁手下好言相勸。並答應推薦能幫自己說話的盟主。

保定府孟伯飛之子孟錚為了給父親六十大壽一個大禮,特意上山爭奪盟主。他積極聯絡各路英豪,共商推薦盟主之事。

席間,京城惠王府管家魏濤聲悄然登門拜訪。魏濤聲言明惠王早有結識天下武林英豪之心,特意派自己拜訪各路英豪。

希望此行能收買人心。魏濤聲支持孟錚爭奪盟主,並希望孟錚成為盟主之後,七省武林能與惠王密切合作。

魏濤聲又希望程青竹能與惠王府合作,協助惠王聯絡各路英豪。

程青竹卻表示,隻願做閑雲野鶴逍遙人,不願參與官府的事情。並提醒魏濤聲盡早下山離開,以免將來武林有事,眾人誤解魏王府通知了官府。

魏濤聲碰了軟釘子,為免眾人疑心和逆反,隻得悄悄下山。 沙天廣大擺夜宴群雄,盡東道之誼。

席間,孟伯飛之子孟錚提出,七省群雄隻結盟,不反朝廷,不造反。七省武林同盟,與朝廷井水不犯河水。

沙天廣、洪勝海等人認為,既然搶了漕銀,劫了囚車,就是犯了死罪,如何還能與朝廷共處。隻有豎立義旗造反。

眾人爭執不下,借著敬酒推杯,你來我往,暗用內功,險些動手。沙天廣急忙解勸,安撫雙方情緒。

袁承誌憑借高強內功,分開雙方,又保全了彼此的麵子。最後,眾人議定,等選出盟主之後,是否造反,一切皆聽新盟主的。

絕無異議。 酒席散後,袁承誌隨孫仲壽拜訪各路英豪。眾人對推舉新盟主,各有己見。相持不下。

袁承誌見眾人意見紛紛,唯恐擔心各路英豪因為爭奪七省武林盟主,不但不能結義,反而弄巧成拙,相互廝殺。

袁承誌因此心情鬱悶。青青見袁承誌酒席上不懂推辭,灌了不少酒,特意為袁承誌泡好濃茶醒酒,卻久等不見人來。

坐臥不寧,起身,前去尋找袁承誌。 阿九聽到泰山眾人議論造反,心情不安。

程青竹體諒阿九的處境,提議明天護送阿九下山。但阿九卻借口擔心程青竹傷勢,不願下山。

程青竹明白阿九心中對袁承誌不舍。阿九被師傅點明心跡,不免有些羞澀難當,急忙辯解否認。

程青竹哈哈一笑而過。 袁承誌心情不佳,借口探望程青竹,來到阿九的地方。阿九心中暗喜,給袁承誌倒濃茶醒酒。

阿九試探袁承誌能否將來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其實,阿九是在借故試探自己是否與袁承誌將來有可能在一起?

無奈,袁承誌並未聽出阿九話中有話,隻是表明,是否造反,要等選出武林盟主之後才決定。

阿九又追問,如果是袁承誌做了武林盟主,是否造反?袁承誌卻沮喪地表示,自己不想去爭奪盟主之位,引起武林分裂,紛爭驟起。

九無法得到袁承誌的保證,心中忐忑不安。 青青尋找袁承誌,在屋外,見袁承誌與阿九相談甚歡。心中又氣又惱。轉身,賭氣離去。

袁承誌來見青青,不料,青青說話卻夾槍帶棒,弄得袁承誌莫名其妙,如坐針氈。袁承誌想緩和氣氛,故意誇獎青青細心,給自己泡了濃茶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