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星期一,晴。
上午第二節課下課休息時,白蘭玉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後,搞了一個班級互助學習小組,全班按地域相鄰且順路的原則,分組學習,分成了二十多個互助學習小組,小組中最少的隻有四人,最多的有十一個人,要求在學習上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全組人員都要弄懂當天的學習內容,每天的作業必須要全組全部按時完成,全組都要預習新課內容,上課時間的每天下午放學後,留在學校教室裏至少多待一個小時,周六、周日和放假時,也要抽時間在一起學習至少兩個小時,遇到問題要及時在組內解決,實在不行,也要及時或問其他組或問老師解決。
楊宇補充說道:“搞分組學習互助的目的,是為了大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團結協作、解決難題的良好氛圍,抓緊在校學習的時間,促進全班同學整整齊齊地共同進步。另外,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外生活,培養同學們更廣泛的興趣愛好,讓同學們成為多才多藝的國家社會人才,學校團委和學生會擬在課外開設部分興趣愛好小組,聘請指導老師或專業愛好者給予相應的輔導,比如開設:讀書、書法、田徑、遊泳、球類、繪畫、聲樂、樂器、舞蹈、說唱、川戲、武術等等小組,條件成熟一個開設一個,大家以後課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性地報名參加。”
同學們聽後都非常激動,躍躍欲試,暢想著在課外,選擇一、兩項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小組參加學習。
楊宇所在的學習小組,成員有謝英、李斌、陳玉華和白蘭玉。因為白蘭玉是住在城外的唯一的走讀生,與每一個小組都離得比較遠,所以她自願加入到了楊宇的這一個小組。
楊宇的這一個組,其成員的成績都很不錯的,從測試成績看,李斌和謝英都在前十名,陳玉華也在前三十名,楊宇和白蘭玉更是學校建校至今唯二的兩個滿分。楊宇心想:每天的作業大家都能夠獨立完成,學習的自覺性也都比較強,利用課餘時間,同學之間相互走動,甚至是相互串串組、串串門,交流學習心得,增長社會見聞,充實一下學習生活的內容,讓這一段青春歲月過得更加精彩……
七十年代這個時期,高中階段學生們的思想都比較單純,大多數家庭都是把解決溫飽作為最大的任務,再加之文革所造成思想上的嚴重影響,絕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自己快快長大,農村的希望早一點參加集體勞動掙工分,城裏的希望早一點參加工作掙錢,男同學還有許多人想到去當兵、自食其力、保家衛國,女同學中有不少人,都憧憬著有一個鐵飯碗端著,條件成熟時再尋一個如意郎君嫁人,至於讀大學、當科學家或有更宏大、更高遠理想的人,還真是不多見。因此,在這個年代的中學生,學習內容並不多、學習任務也並不重,更無壓力可言,甚至許多學校還抽出上課時間來學農,自從王雅菲來到依政縣任教育局局長後,才取消了學校的學農課,課外就有大把大把的富餘時間,尤其是下午不到五點鍾就放學,大多數同學都將當天的作業,留在學校教室裏多待一會兒就寫完了。
放學以後,就在大家都在教室裏寫作業和預習的時候,楊宇和李斌一起到操場上開使了體訓,即田徑運動的基礎身體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