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於1989年8月由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初版,1991年6月重印;獲甘肅省優秀圖書獎、優秀文學作品獎。曾計劃第三次印刷,但考慮到寫傳主在共和國成立後十九年間的活動僅有一章,篇幅太少,準備增寫。
眾所周知,寫當代人物傳記,越到晚近部分越難著筆。一是許多事件的真相尚待水落石出,不易把握,二是難免會牽扯到健在人物,三是寫作的視角和觀點須與主流口徑相吻合難有創見。因此,增寫一事遲遲未能動筆。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文化中國概念的產生,加快了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同此書初版時相比,寫作環境相對寬鬆了許多。今年是鄧寶珊將軍一百一十周年誕辰,盡管不少金光閃閃的人物油彩剝落,而憂患終生的鄧寶珊卻本色依然。溫故而知新,相信傳統政治終將走向民主法製,轉型期市場經濟所產生的負麵效應也必將漸漸鈣化。懷著一種期待,麵對窗外晴陰不定的山鄉秋空,我抱病增寫了此書後兩章的部分內容,並對前八章的文字錯訛作了修訂。
傳記文學不僅僅是傳記,更不是年表,不能孤立地去記述一個人,而應該描繪出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美籍華人作家董鼎山說得不錯,傳記文學作家的任務是多重性的。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應兼有史學的科學性和文學的藝術性二者之所長。雖不能之,心向往之,借此書再版,企盼我國目前傳記文學的寫作,能走出枯燥瑣碎的考據堆砌和獵奇逗笑的“戲說”迷霧,達到一個新的境界!當然,對於我這冊並不成熟之作,更企盼能得到嚴肅的批評!本書再版,承蒙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道協副會長任法融先生幫助,謹致謝意!
黃英
2004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