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為官長大達30年,曆任朝代之多,出任職務之高,在中國曆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翻遍中國曆史,馮道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值得稱道的“官場不倒翁”。
馮道有什麼秘訣嗎?
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故事。
張局長退休前曾是某省省會城市規劃局局長。
規劃局看似不大,但是,管的事情很多,城建、綠化等,都歸他管。為官30餘年,經曆了四位市長,他的位置從來沒有動過。
不是不想升職,他說:“升職也沒有多大意義,我在這個位置挺好,能夠更多地接觸這個城市,接觸到百姓。”
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這是個肥差,他自然不願意離開。這個職務一般都是由市長的親信擔任,而他卻沒有關係,沒有靠山。他是如何在這個位置上20年不動呢?
他總結說:“會做人,會做事。”
他深有感觸地講述從處長升職到局長的經曆。
當時,不是沒有人跟他競爭,而他的條件可以說是最差的,沒有關係,沒有後台,甚至連錢都送不出多少來。據說當時的兩位對手,一位是當地富商的公子,另一位是某省領導的親侄子。
他該怎麼上位呢?
他得知新上任的市長是一個古玩迷,尤愛收藏古董。
當時,他的一個朋友得知了他的情況。這個朋友是當地一個大地產商,他幫過這個地產商很多次,隻是從來不收任何好處。這位地產商從自己家裏帶去一個宋代的瓷瓶。
他對地產商說:“我不能接受你的東西。”
地產商說:“我是在幫我自己。”
他接受了,但並沒有收下古董。
一個周末的早上,在古玩市場,他遇到了市長。於是,一番攀談,說到自己有一個朋友賣一個仿真的宋代瓷瓶,請市長去看看。市長特別喜歡宋代的瓷瓶,於是,跟他去了。賣瓷瓶的正是地產商,市長覺得好像見過這個地產商,但是,上任沒多久,對當地也不熟悉,便沒多想。
他看到市長拿起瓷瓶愛不釋手,便出錢買下,市長哪裏肯讓他出錢呢?正是敏感的時期,傳出去影響可不好。市長自己出了錢買了回去。市長問地產商:“隻此一件嗎?”
地產商答道:“隻此一件,這是高仿真的,不是專家鑒定不出來。”
市長便帶著瓷瓶回家了。回家後,市長仔細鑒定,依然不敢確定,幾百元竟然能夠淘到真品?於是請一專家朋友來鑒定,確定為宋代景德鎮瓷瓶。
市長突然想到了,這是下屬設的一個局。於是,想把瓷瓶退回去。
他接到市長的電話後,隻是說朋友已經到國外定居了,如果市長不喜歡仿真的就扔掉吧,錢自己可以代為退還。
市長在這個時期可不想收下屬的錢,於是,此事就一直擱在心裏了。
另外兩個對手,一個送錢,一個送禮品,不管是偷偷摸摸還是明目張膽,市長始終不收任何東西。
而他卻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將自己的禮物送了出去。後來市長在一次酒會上見到了賣瓷瓶的人,但是,他沒敢認。市長更堅信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放棄一個宋代的瓷瓶對他來說太難了。
當對手在忙著拉關係、送禮品的時候,他去學習了。
等他回局裏述職的時候,一紙任命也下來了。
他就這樣當上了局長,一當就是20年。說起經曆的幾任市長,他說:“我從來沒有給市長送過任何東西,一分錢沒出過。”“之所以能夠穩坐20年,關鍵是如何做人。四任市長,兩任都是因受賄判刑的,作為一個牽線人,我一分好處沒拿,一點內情不知,隻是做了個順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