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得意時就有失意時,在不利的形勢下,麵對強大的敵對勢力,要能委屈自己,不計眼前得失,把目光放遠,這樣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目的。隻有目光長遠,高瞻遠矚,胸懷寬廣,不計眼前得失,才能成就大事;目光短淺,鼠目寸光,斤斤計較於眼前小事,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不爭一時短長,給自己製造一個好的環境,全心投入長遠利益,結果眼前失掉的,以後會得到加倍的補償。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在社會上,那些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人,雖然易出風頭,惹人注目,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因此說,人們在努力表現好的一麵的同時,也要想到不利的一麵,這樣才有利於自己在社會上求得保全。
《莊子》中有一句話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這是說人們選用木材時,多選擇挺直的樹木先砍伐,水質甘甜可口的水井總是被人首先淘幹。過於炫耀自己的能耐,有時反而有可能導致人生的失敗。
魏王的異母兄弟信陵君,在當時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極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門客,達3000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宮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報告,說是北方升起了狼煙,可能是敵人來襲的信號。魏王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應敵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說道:“先別著急,或許是鄰國君主行圍獵,我們的邊境哨兵一時看錯,誤以為敵人來襲,所以升起煙火,以示警戒。”
過了一會兒,果有報告說,剛才升起狼煙報告敵人來襲,是錯誤的,事實上是鄰國君主在打獵。於是魏王很驚訝地問信陵君:“你怎麼知道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鄰國布有眼線,所以早就知道鄰國君主今天會去打獵。”
從此,魏王對信陵君逐漸地疏遠了。後來,信陵君受到別人的誣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賴,晚年沉溺於酒色,終致病死。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任何人知道了別人都不曉得的事,難免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對於這種旁人不及的優點,我們必須隱藏起來,以免招禍,像信陵君這樣知名的大政治家,因一時不知收斂而導致終身遺憾,豈不可惜?
把目標和意圖藏在心裏,含而不露,把事辦成了再讓天下人大吃一驚。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保持你那僅有的“存在”。動刀動槍的戰爭不常有,但在社會叢林裏,人生的戰爭卻天天上演,有時候你是強者,但在某些情況下,你卻又是個“弱者”。當你淪為“弱者”時,與其苦鬥,不如智鬥,為了保持你那微小的僅有的“存在”,可以“裝敗”來尋求生機。
有一種瓢蟲,當你用手碰它時,它就停止不動,連腳都縮了起來,任憑你怎麼撥弄它,它就是一副死樣子,可是過一段時間後,它又開始走了!
這就是“詐死”!
有一種鳥,在它孵卵的時期,若有外敵入侵,它會先與外敵搏鬥,翅膀撲了幾回後,便假裝受傷,跌跌撞撞地“敗走”,外敵受到這個動作的吸引,會過去追逐這隻敗鳥,等外敵遠離鳥巢,“敗鳥”立刻高速逃走,於是巢中的卵獲得保全。
這就是“裝敗”!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蘇軾的觀點。本來有大勇,卻裝出怯懦的樣子,本來很聰明,硬裝作很愚拙的樣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時也可以做到不隨波逐流。真正有心計的人必不是大肆張揚的人。“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以實其堅,是故大智若愚焉耳。”百川合流,而成其大;土石並砌,以實其堅,這才是大智若愚。
在《孟子》中還有這樣的兩句話:“將軍不敢騎白馬,亡人不敢夜揭燭。”它的主旨是:不要過於引人注目,否則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所以越是有才華的人,如果不會自我保護就越會使才華過早地埋沒。
妒忌是人世間一種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可以使妒忌者自己形成一種非常低下的、醜陋的心態,使妒忌者走向一條狹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受妒者受到極大的傷害。
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曾對他的兒子做過這樣的教導:“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夾尾巴是一種道德選擇,因為這不僅代表著你的清醒,還代表著你對以往朋友幫助的感謝。如果你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必然把尾巴翹得高高的。抑製不良的欲望,就要保持一顆平常之心,趕走狂妄的情緒。趾高氣揚的人要獲得人生的增長點,就應該向一切尊重人類生命的道德力量鞠躬,不要擔心自己表現出愚蠢的樣子,人要全麵地發展,就得質樸謹慎求實。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尾巴絕不是旗幟。
我們衡量一個人有多麼成功,從來不看他的尾巴有多麼高,要看的是他腳踏實地的能量。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他隻要投入,就很難有翹尾巴的時間,翹尾巴是閑人的專利,因為他們“無事”,所以總想表露自我,從而生出些“非”來。而低調者恰恰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他們考慮的是如何更上一層樓,坐在冷板凳上不知疲倦的他們不把屁股露出來,所以,他們一直受到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