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是演講的靈魂,大凡即興演講與說話,都有一個特定的講題範圍,隻是範圍有大有小罷了。於是就有一個選題是否新穎的問題。隻有脫穎而出的主題才能讓人為之側目。
有位演講者參加了以“交通安全”為演講主題範圍的演講比賽。他分析了這個主題之後,感覺到可能很大一部分選手會立足於“人們交通安全意識淡薄而產生的危害”這方麵材料,展示在聽眾麵前的可能是一幅幅駭人聽聞、慘不忍睹的血腥事件。這樣,十幾名選手講下去,聽眾會聽得喘不過氣來,時間長了,會產生一種倦怠的感覺。考慮之後,他想從新的角度去表達。於是他選準現代生活中很多人不理解交通警察,以致使交警的工作舉步維艱,如果全社會都來理解交警,支持交警的工作,交通事故將會減少。他斟酌再三,確立了以《奉獻與理解》為主題,通過讚頌交警默默耕耘,為祖國、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呼喚人們理解交通安全工作。他的演講為比賽吹來一股清涼的風,贏得了聽眾的熱烈掌聲。
在演講中,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追求,創新主題的途徑,無外乎以下3種:
一是鉤沉發微法
即興說話中用到的材料一般都是習以為常的事物,這裏要求針對這一事物現象,發現人們向來並不注意的本質意義,從而確定更新穎的主題的方法。某些常見的事情,並不符合實際,但往往被當作正確的東西長期相傳,浮在麵前,人們也並不認真加以追究,而對那些事理的正確認識,卻沉到了生活的最底層。如果把它們鉤出來,確定為主題,自然能夠突破傳統看法,使聽眾耳目一新。
二是角度變換法
藝術攝影不僅從正麵平視的角度拍攝,鏡頭可側,可背,可仰,可俯;可以逆光,可以順光。隻有這樣才能拍攝出不同特點的照片。從同一則材料中發現不同的主題,也需要這種藝術,這就是角度變換法。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很形象地說明了這種方法的奇特作用。任何事物的內部結構都比較複雜,外部情況也是多種多樣,因而同一事物除了具有正麵基本意義之外,還具有許多旁引乃至反麵性的意義。因此,在構思過程中就可以從多角度引出眾多主題進行充分選擇,避開俗題。
三是知識雜交法
即把自己熟練掌握的不同學科中相對獨立的知識或問題結合起來,使之構成一個新的研究題目進行研究,從而引出全新的觀點的方法。這也是學術研究選題創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即興演講當中,針對那些比較客觀的材料和標題,構思時候應將這些感情的東西滲入到個人的生活經曆或經驗以及自己的文化知識中,這樣一來,你就賦予了這個題材新的內涵。於是,這個主題便在無形中產生了新意。
最後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新穎的主題被選出來後,必須給它冠一個漂亮的、能準確概括它的名字,這就是題目。題目的擬定務必要做到簡潔、新奇、意遠,讓聽眾“一聽便知,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