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兩極分化(3 / 3)

寫作特點:①本文選材新穎。選取了鹹亨酒店是一個長衫客和短衣幫光顧和出沒的地方。通過小夥計“我”的觀察、耳聽自然地把孔乙己的遭遇下場表漏出來。長衫客和短衣幫的觀點態度也表現的淋漓盡致。②語言準確簡練。第一次用“排”出九文大錢,寫出了孔乙己作為舊知識分子,“斯文高雅”的樣子;最後一次用“摸”出四文大錢,寫出了孔乙己錢已不多,陷入“窮困潦倒”的窘境。“九”(文大錢)和“四”(文大錢)用的也巧妙。吃不起一碟茴香豆了。

問題與深思:⑴孔乙己的遭遇是封建科舉製度下的必然結果,這種觀點對不對?我的觀點是,作為孔乙己們——這個階層,他們的命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①科舉製度下,讀書人的思想觀念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反而體力勞動是最低賤的卑鄙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樣的教育的結果必然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那個時代的讀書人,既無“體力勞動意識”又無“勞動能力”。他們的眼前隻有一條路——金榜題名!可那畢竟是少數人的事,甚至極少數人的事。那時的考試雖然也有後門,但由於基本還算公平的,是窮苦人出頭露麵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如範仲淹就出身寒門。可這樣的人微乎其微少之又少。概率極低。然而,眾學子趨之若鶩。結果可想而知。②科舉考試的結果是或者經榜提名,衣錦還鄉或者名落孫山,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高不成低不就,為社會所拋棄。

⑵孔乙己的遭遇主要是封建科舉製度毒害造成的,不過也有他個人好吃懶做的原因。他雖然沒撈到半個秀才,幸而寫一筆好字,替人抄書可以換一碗飯吃,然而做不幾天,便連人和紙張筆硯一起失蹤,結果沒人再用了,偶爾偷人家東西,以至於打斷腿死去。這種說法對不對?我的觀點是,作為個人是可以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小職業。比如,抄書、教書、替人家記賬............不過,這隻是個人行為、個別現象。做到這樣也是不容易的。這需要放下“讀書人”的臭架子,需要頂住別人的冷嘲熱諷、戲謔取笑。對主人也要低三下四,學會看人臉色,討人喜歡。試想,誰會雇傭一個不會來事兒,甚至看著都不順眼的人呢?作為名落孫山的群體誰能做到在主人麵前舉止有度,討得主人滿意喜歡,欣然接受呢?又有幾個能頂住別人的白眼,冷嘲熱諷、戲謔呢?即使這兩樣你都頂住了,做到了。可是這樣的小生意用人是有限的,很多人還是要落空。所以科舉時代,走科舉對於多數學子是沒有出路的。被人戲虐、歧視、欺壓以及窮困潦倒是其必然的命運。

⑶一樣受科舉製度毒害的範進,從二十歲就開始應考,屢敗屢試,屢試屢敗,始終堅持不懈。54歲中舉。中舉後也是一波三折,突然接到通知,樂極生悲——瘋了。胡屠戶打醒後,恢複了正常,做了官發了財。而孔乙己也是半個秀才沒撈到,他就此刹車,停在徒有“讀書人”的虛名上,“穿著長衫站著喝酒的唯一人。”他本可不放棄,繼續應考,走範進的道路。當然,這也是冒大風險的,不成功便成仁。也許終無所獲,枉費了自己一生的努力。但是,範進卻肯冒這個風險,54歲中舉,出人頭地,改變了命運。由中舉前的被人瞧不起看不上,連老丈人都罵是“現世報,曆年來不知累了我多少。”中舉後卻改變了周圍人的看法,就不用說了。可是有一點既是範進的短處也是範進的長處。他的迂腐、他的固執頑固也是他的堅持不懈,百折不撓一條道跑到黑,終於考中了舉人,當了官坐上了人上人。作為那些落第的辛辛學子當中,是可以有人做到像範進一樣的。但是,切不要忘了,誤了青春,其間經過多少波折。且有可能一事無成。何必一棵樹吊死人呢?

做為小說,走⑶這條路的就是《範進中舉》;走⑵中所說的道路的就是另一篇小說,以“帶人抄書”、“給人記賬”等做些寫寫算算的事為內容的小說。不過,⑵和⑶都沒有普遍性,都是個別的。隻有⑴具有普遍性。是落第秀才(或書生)窮困潦倒的必然結果。

............

白天勤隻覺得腦子亂哄哄的,他合上了語文課本,翻開了數學課本。

同底數的冪相除,底數不變,指數相減。

aⁿ÷aⁿ\u003daº,aⁿ÷aⁿ=1,∴aº=1.

白天勤欣喜若狂,他發現了一個結論:任何數的零次冪等於1。他半信半疑。

2²÷2²\u003d1; 5³÷5³\u003d1;13²÷13²=1。25²÷25²=1。............

經過若幹次試驗,他確信;任何數的零次冪都等於1.

他覺得數學能使人清醒,語文確實越學越糊塗、越亂,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