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白天民和二弟妹是自由戀愛。鄉下人一本老直賬,有啥說啥直來直去。一個屯子老少幾輩的住著,對各自的家庭狀況、人品知根知底。二弟妹的父親早年去世,母親也是百病纏身,無暇顧及。二哥三哥也是各過個的日子。後來二弟妹的母親也去世了,二弟成了她的依靠。既沒登記也沒舉辦兩個人就住在了一起。鄉下人沒有文化,確實老實本分,互相信任。眼瞅著二弟妹的肚子一天天變大,二弟的心情也一天天焦躁起來。抱怨父親處事不公,不讓大哥倒房子。兩人自打結婚以來一直住在父母炕上,一鋪炕睡著五個人,三弟又是一個比二弟小三歲的大小夥子,確實不方便。這樣的日子已經有三個年頭了。
那時,鄉下人蓋房子是件容易的事。房場是生產隊給的,選定了房場,社員們男女老少齊上陣,隻二天就把房子蓋起來。白天勤和母親東西院住著,中間隻隔一道杖子。然而,去母親屋裏的趟數明顯的少了,母親也因為這道杖子很少去西院。偶爾做點好吃的給母親送去,母親說,“你們吃吧!我吃不出個好賴,再好的東西也吃瞎了。”母親常把送來的東西給二弟的孩子吃。母親的心情可以理解,一樣的孫女孫子都是一樣的疼。再這也是緩和哥兄弟之間的關係,盡量少出矛盾不出矛盾。兄弟之間的日子總是有差別的,盡管不大,畢竟是還有。白天勤在小學教學,每年三千多工分,大隊每十個工分可勾1塊錢;河灣西隊隻能勾8角錢。柳月含在小學印刷廠每月可開25元,這讓白天勤和二弟的收入有了明顯的差別。二弟隻能靠輸血貼補家裏的零花錢。
讀書明顯的無用了,讀完初中大多回到生產隊勞動,三弟也不念了——理由是讀完初中也要回生產隊勞動,二年後推薦上的也沒有幾個。念書這條路基本就堵死了。三弟書念的不咋地,談戀愛搞對象卻是有一套。程老三的妻侄女兒到姑家串門,沒幾天兩人就如膠似漆難解難分。女方家很開明,既然生米做成了熟飯那就抓緊結婚吧!父親已經快六十了,生產隊有不勾錢,哥哥又幫不上忙,隻能靠三弟自己。三弟天成也是一肚子的不高興沒處訴說。三兄弟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二弟、三弟心裏各自憋著一股氣,怪大哥不肯傾囊相助。大哥在想,大哥的家不光是大哥還有大嫂。再說,大哥也不比你們強多少,也是癩蛤蟆打蟬將供嘴。白家內部矛盾重重,外麵卻是風光無限,輿論一片嘩然。——白家的門庭真亮堂!大閨女上趕子找上門來。
車到山前必有路,三弟也結了婚,並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白新華已經小學一年級了。母親的炕上整天三個孩子在撕皮打鬧。母親一會兒商量這個,二孫女兒消停一會吧!一會兒又央咯那個,大孫子別瘋了............
齊友傑徜徉在大道上,念著風涼嗑,\"這回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 文品三領著三個兒子從西邊放壟回來,敞著懷。仿佛當年的隊長。
“三哥,放壟啊?”
“摟摟,我那幾塊地荒。”
三怨從院子出來,站在家門口東張西望。
友傑指桑罵槐地說,“這下子再也不用養那些白吃飽啦!”
三怨也不忿勁兒,指雞說狗道:“三年五年誰也死不了,我看你能發哪兒去?富到哪兒去?總覺得自個兒有兩下子,能發大財。這回給你機會了,看你能發哪兒去?弄不好備不住要飯吃!”
當年秋天,不到二十天割倒地,一進十月打完場。送公糧的馬車牛車大車小車塞滿了去往人口糧庫的村道上。糧庫門口排起了一裏多長的車隊。送完公糧開始賣餘糧,苞米一下子價格提到八角錢一斤。這一年還是豐收年。幾乎人人都後悔不已,恨自己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有史以來苞米都是8分錢一斤,沒成想真實價卻是8角錢一斤。這些年吃虧就吃在國家壓低糧價,錢都讓國家掙去了。多少年沒有見到大錢的農民,如今大把大把的票子,各個眉開眼笑喜出望外,拍著自己的衣兜——農民的腰包鼓鼓的!二弟的腰包多少也鼓了一點。一時間種地剩錢,種地大有前途之風盛行。第二年苞米的價格提高到1塊1角錢,農民的腰包一下子又鼓了一鼓。年輕人又對種地信心大增,一時間土地成了香餑餑。小金豆子齊友傑心想照這樣下去,不用幹別的光靠種地就能發得磨磨丟丟。他鼓勵兒子,明年再把八吊錢那一坰地轉包過來,都給它海上大苞米,到秋又是一筆好錢!地瓜皮爺倆信心十足勁兒勁兒的。這一年又是個豐收年,苞米上的又成棒又飽滿,爺倆心裏樂開了花,心想,等著收錢吧!果然,又是數錢數得手抽筋。老娘們樂得上廁所忘了提褲子!小孩子樂得不知道啥叫哭。二弟家準備著翻蓋新房。三弟也是買磚買瓦買木材,躍躍欲試。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空前調動起來了。月含說,“不幹啥咱也別教學了,年頭到年尾掙三千多工分,分紅還漬漬扭扭,趕要賬了。”白天勤說:“別看人家掙錢眼紅,咱掙不來那錢!沒那力氣,有不會車馬。咱也不圖大富大貴,年吃年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