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東吳,已是囊中之物(1 / 1)

當年在徽州的時候,朱元璋曾經詢問謀士們定天下之計。謀士朱升,給他提出了九字方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因為那時候實力不夠強大,過早稱王,百害而無一益,肯定會招致更猛烈的攻擊。

而如今,已經打敗了陳友諒,普天之下能和朱元璋有能力抗衡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其中,張士誠就算一個。

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自立為王,稱吳王,史稱西吳。

如今他再不需要遮遮掩掩的了,朱元璋光明正大的稱王了,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任人欺負的放牛娃,而是位列王侯的吳王了。下一個目標,是東吳的張士誠。

1365年,朱元璋率領二十萬大軍,發起對東吳的進攻。一路打得非常順暢,僅僅幾個月之內,就拿下了東吳的大片領土,江蘇的徐州、鹽城、台州大片地區,都納入朱元璋統治之下,接著又一鼓作氣,拿下了高郵。

正在順利進軍的高光時刻,他的侄子朱文正叛變了,這是為什麼?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在保衛洪都的戰鬥中,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擊敗陳友諒後的論功行賞中,朱文正沒得到他想要的,他感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心裏感覺憋屈,因此有了叛逆之心。

趁著朱元璋攻打江蘇的時候,朱文正私下勾結張士誠,密謀反叛,企圖聯合張士誠擊敗他的親叔叔,沒想到卻被朱元璋發現了。

得到密報的朱元璋,親自趕往洪都,核實之後,氣的用鞭子狠狠的抽了朱文正一頓,但仍不解氣,要下令處死朱文正。

在馬皇後的力勸之下,朱元璋才沒殺朱文正,而是將他關進了監獄。此事告一段落。

但是這件事情對朱元璋的打擊太大了,自己的親侄子,都能背叛自己,這帶來嚴重的後遺症,朱元璋後來逐漸變得越來越多疑、越來越狠毒。話說曆代開國帝王,哪個不善於玩弄些權術?哪個不是心狠手辣的主?

1365年,張士誠已經敗退到蘇州、杭州一帶。但朱元璋,一點沒有就此罷休的意思。

1366年,朱元璋帶著他的精銳部隊,繼續追擊張士誠。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徐達、常遇春率領二十萬大軍,先攻下了杭州,然後又拿下湖州,其他一些地區,也相繼被攻克。到了這時,張士誠的駐守的平江,已經成了孤家寡人,恐怕要獨木難支了。

平江,是張士誠的老窩。這幾年他沒幹別的,就是把城牆一遍又一遍的整修,用大石塊,長石條,壘了一層又一層,在城牆上留出了弓箭攻擊位,並且準備了大量的火銃。

看到陳友諒被朱元璋吃掉,張士誠內心無比的恐懼。所以他把平江城牆修建的堅不可摧。並且張士誠在城內,儲藏了足量的糧草,就在這裏,堅守!張士誠心意已決!

朱元璋帶著二十幾萬人,來到平江城下,部下問他“這仗應該怎麼打?”

朱元璋隻有一句話;“這麼富裕的兵力,怎麼打?隨便打,不分主次,全麵開花……”

幾乎所有的將領,都被安排了任務,十一支軍隊,分別攻擊不同的城門。這樣的攻擊模式,張士誠的防守壓力山大啊!

朱元璋又命令餘下的將士,圍著平江誠外圍,又修了一圈城牆。修的新城牆比平江的老城牆高出數丈,上麵還修了個瞭望塔,俯視城內的一切。

在新城牆上,朱元璋配備了大量的弓弩、火銃和襄陽炮。

1367年正月,攻擊正式開始。十一支步兵,在各個城門一輪又一輪的發動攻擊,城牆上,弓箭手發射了數以萬計支箭,火銃手也沒閑著,襄陽炮也在不間斷的襲擊。

就這麼高強度的攻擊,張士誠的部隊竟然堅持了八個月,也算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了。

1367年9月,平江城被攻陷。陷入絕望的張士誠,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兒老小,一家子幾十口人,都死在自己的刀下,多少有點殘忍。在城內張士誠和朱元璋打起了遊擊戰。

最終,張士誠被俘。但朱元璋敬佩他是條漢子,不想殺他,想把他收為己用。

張士誠被押回應天,李善長、劉伯溫等人輪番勸降,都被罵走了。

最終,朱元璋親自規勸無果,一怒之下將張士誠殺掉,挫骨揚灰才解了心頭之恨!

朱元璋已經把兩個強大的對手給滅掉了,雖然和這兩個人並無深仇大恨,但一山難容二虎,是時代,是命運,讓他們站在了對立麵,進行你死我活的爭鬥。

在這場爭鬥中,朱元璋成了最終的勝利者。現在,他隻有一個敵人了,那就是和他有著血海深仇的元政府!

朱元璋,諧音“誅元璋”,“璋,利器也”。朱重八改名朱元璋,立誌要做誅殺元朝的利器,如今,終於等來了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