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率領六十萬大軍征討朱棣,結果損兵折將,戰敗歸來,作為皇帝的朱允炆很惱火。 朱棣的實力在不斷壯大,讓朱允炆坐立不安。這次,準備派出最強陣容,任命盛庸帶隊北伐,一舉殲滅燕王。
得知朱允炆再次派兵北伐,朱棣這次選擇了主動出擊。
朱棣率部隊一路猛攻,先後拿下了德州等地。
麵對進攻,盛庸選擇了撤退,一步步設計策引導著朱棣的大軍深入,。
朱棣這時候自信心爆棚,接連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卻不知不覺進入到盛庸布置的陷阱之中。
朱棣根本沒把盛庸放在眼裏,隻是把他當成了無名小卒。
盛庸原來是李景隆的手下將領,在軍事上確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朱棣帶領大軍勢如破竹,盛庸的部隊顯得那麼不堪一擊。
盛庸和朱棣也應該算是老相識了,在多次對陣交鋒中,盛庸看到朱棣帶著騎兵左突右擊。
這次決戰之前,他對朱棣的戰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且做了周密的部署。
正是這個無名小卒,讓朱棣身陷重圍,差點了結了性命。
東昌城外,盛庸命令將士們列隊出陣,準備了大量的火器和弓弩招待朱棣。
朱棣還是那套老掉牙的打法,命令騎兵衝擊左翼,幾次衝鋒都被擋了回來。
一看左翼不行,朱棣開始帶著騎兵衝擊中路,這下倒是非常順利,盛庸的將士節節敗退。
就在朱棣為自己的勝利洋洋得意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被包圍了。
雖然盛庸的將士把朱棣團團圍住,但是都不敢下死手,因為皇帝朱允炆囑咐過他們,不能讓他落下殺害叔叔的罪名。這無疑是給朱棣上了一道護身符。
看到朱棣被圍,大將朱能和張玉拚死相救。
這一戰,盛庸幾乎全殲了朱棣的精銳部隊,徹底的打掉了朱棣軍隊的士氣。
朱棣帶著殘餘部隊狼狽逃回了北平,找到謀士道衍商量對策。
叛逆這條路,一旦走出第一步,就不可能回頭了。
朱棣和他的將士們當然知道,如果失敗了,最終的結果肯定是誅連九族的。
朱棣深感艱難,但毫無退路,隻有鼓舞士氣,重整再戰。
張玉的死,對朱棣的打擊很大。
張玉是一名深得將士們愛戴的良將,這次為了救朱棣戰死沙場。
朱棣對張玉進行了厚葬,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葬禮現場,朱棣痛哭流涕,親自為張玉誦讀悼文。
將士們大呼為張玉複仇!將士們的戰鬥意誌再次高漲起來。
盛庸在東昌一戰成名,建文帝朱允炆給予了厚重的賞賜,詔令任命盛庸為大軍統帥,並且勉勵盛庸繼續努力,爭取早日平叛成功。
1401年,朱棣的大軍和盛庸的大軍在夾和這個地方再次相遇。
因為在東昌一戰吃了大虧,這次朱棣再也不敢小看這個無名之輩了。
在大戰中講究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東昌之戰,盛庸對朱棣非常的了解,但是朱棣對盛庸沒做詳細的調查,所以才導致慘敗。
這次夾河相遇,朱棣決定先去仔細偵察,再製定作戰計劃。
一大早,朱棣騎著戰馬奔向列隊而出的盛庸的軍營。
朱棣騎著馬把盛庸的部隊檢閱了一遍,但是敵人的將士們卻沒人敢那弓弩射殺他。
還是因為朱允炆的那句不能傷害叔父的話。
如果沒有朱允炆的這道枷鎖,或許這平叛工作早就做得非常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