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險勝(1 / 1)

朱棣大搖大擺的騎著戰馬,在盛庸的營地溜達了一圈,卻沒有發現可以下手的地方。

沒有進攻的條件怎麼辦?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朱棣命令大將譚淵在左翼發動佯攻,試探敵人的虛實,然後自己帶領全軍進行攻擊。

譚淵在朱棣的軍隊中也算是一名猛將了,但是很快就被敵軍斬殺。

看到譚淵被莊得所殺,朱棣是那個心疼。

在混戰中,朱棣發現了敵軍的一個漏洞,就是盛庸大軍的後側。

發現戰機,朱棣命令朱能等將軍快速穿插到後方,發動猛烈攻擊,最終是打垮了敵軍的進攻,並且殺掉了莊得,也算是為譚淵報了仇。

朱棣一看,再繼續糾纏下去自己一方肯定會吃虧。

那怎麼辦?撤吧!

在撤退的過程中,朱棣又充分運用了一把厚黑學,讓將士先撤,自己負責在後麵打掩護。

這麼做並不是朱棣多麼高尚,也並不是他愛兵如子。

是因為他好像發現,在屢次的戰鬥中,作為交戰的地方將士好像不敢傷害他,使得他屢次僥幸逃脫,這次,他還是大膽的走在了大軍的最後,這也讓他的士兵們深深的感動了一把。

回到營地,朱棣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

將士們對盛庸這個他們眼中的無名小卒充滿了恐懼,甚至有人都後悔跟著朱棣踏上這反叛的賊船了。

反叛這條路並不是那麼好走,充滿了艱辛和挑戰,朱棣自己心裏都打起了退堂鼓,但是他還不能表現出來,如果稍微退卻,很可能是眾叛親離。

朱棣強打著精神,做了一通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激情演講,鼓舞將士們的士氣。

將士們再次聚攏,誓死保衛這位“真龍天子”走上權力的頂峰。

漆黑的夜空下,朱棣席地而坐,思考著自己的前途。

前途在哪裏?他不知道!

起兵三年了,這三年中他曆經風險,腦袋隨時可能搬家,整天擔驚受怕,如果失敗了,這“反賊”的罪名算是坐實了,如果成功了,曆史可以改寫。

前途迷茫,不知路在何方,但是要硬撐著走下去!

成王敗寇,朱棣深知其中道理。

第二天一早,雙方拉開陣勢。

朱棣的大軍在東北方,盛庸的大軍在西南方,大戰一觸即發。

朱棣命令騎兵在左翼和右翼同時發動進攻,但是進展並不順利。盛庸熟知朱棣的打法,在左右兩翼都做了固化。

就這樣,朱棣猛烈進攻,盛庸強力防守,戰鬥進入了僵持階段。

這種相耗盛庸沒有問題,但是朱棣的大軍等不起,雖然急的不行,但是朱棣毫無辦法。

正當雙方僵持的時候,突然刮起了大風。

這大風刮得昏天暗地,飛沙走石,那個猛烈,直接吹得處於逆風向的盛庸將士們睜不開眼,而背對大風,順風向的朱棣大軍,乘勢展開衝擊,結局很明顯了,盛庸戰敗逃跑。

這次天氣又幫了朱棣的大忙,幫他實現了突破。

起兵之前,重金收買的那些算命先生在民間再次大做文章,展開高烈度的輿論宣傳,

燕王朱棣是“真命天子”!

不然為什麼在關鍵的時刻,老天總要幫朱棣一把呢。

經曆了幾次這樣的現象,將士們也在心裏認定跟對了人,軍隊凝聚力、戰鬥力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