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文官集團的“進攻”,劉瑾在他們的內部發展了一個“間諜”,這個人的名字叫焦芳。
焦芳過得了文官集團的計劃後,連夜把消息告訴了劉瑾。
得到消息的劉瑾知道,明天一早就要被抓了,再不行動就沒有機會了。
劉瑾叫上其他的七個人,就這樣,平日裏威武霸氣的八虎,徹夜在皇帝麵前失聲痛哭。
劉瑾在朱厚照麵前痛斥王嶽,說王嶽勾結文官集團的人,要把自己置於死地!
“你說什麼?司禮監的太監勾結文官集團?”皇帝不關心要把誰置於死地,他關心的是王嶽這個太監,自己最親近的人,跟文官集團勾結了。
朱厚照突然感覺到自身的威脅,如果連王嶽都聽從文官集團的擺布,那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劉瑾看到朱厚照若有所思的樣子,知道機會來了,接著又來了一句:“整個天下都是陛下您的,您所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啊!”
朱厚照終於下定決心,站在八虎一邊。
正如劉瑾所說的一樣,自己是皇帝,決定權在自己這裏,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但是有一個原則,絕對不能挑戰皇權!
很顯然,文官集團的人們,挑戰了皇帝的權威,就連王嶽這樣的司禮監老大都被文官集團所擺布,那才是真真切切的威脅。
就這樣,在王嶽等人和文官集團的努力之下,皇帝剛剛定下來的,拘捕八虎的決定,同一天晚上就發生了逆轉!
文官集團的大臣們,當天晚上睡得很香,第二天早早的上朝,等候抓捕八虎的好消息。
但是他們得到的消息卻是,王嶽抓捕,連夜被發配到南京去了,而八虎之首的劉瑾,接替了王嶽的位置,成了司禮監的頭領。
第二天上朝的劉健和謝遷,沒有迎來對劉瑾為首的八虎集團的審判,而是迎來了自己的調令,看到了朝堂之上得意洋洋的司禮監劉瑾。
轟轟烈烈的反對八虎的運動,就此宣告失敗!
心灰意冷的劉健沒有去外地赴任,而是選擇了跟皇帝辭職,他想用這種方式表達他的不滿,表達對這個帝國佞臣當權的哀思。
李東陽和謝遷也跟著劉健提交了辭職信,但是最終李東陽被留了下來。
因為在內閣會議上,李東陽曾經提出過放八虎一馬的建議,這些細節焦芳都彙報給了劉瑾,所以劉瑾認為這個李東陽是自己人,所以把他留了下來。
李東陽設宴席給這兩個老搭檔送行,席間李東陽忍不住痛哭了起來,這麼多年的老搭檔,就這麼分開了,他有些不舍得。
看到李東陽痛哭,劉健忍不住站起來訓斥他:“如果你當時態度堅決一點,今天會和我們一樣離開!”
這意思很明顯,劉健埋怨這位老搭檔做了騎牆派,關鍵的時刻站位不堅決。
謝遷也站起來,但是他沒說話,用鄙夷的目光看著李東陽,和劉健一起憤然離席。
看著憤然離席的兩個老搭檔,李東陽悲從心來,但他也無能為力了,因為一切都已經成了定局。
李東陽舉起杯中酒,一飲而盡!
雖然他留了下來,但是這個景象非常的悲壯!
李東陽沒有背叛老搭檔,也絕對不是要包庇八虎集團,他的猶豫,不是因為他是騎牆派,是因為他比別人看到了更深的層次,他知道,整個事件的中心應該是朱厚照。
因為他知道,朱厚照這個貪玩的皇帝,絕對是不會殺掉和他一起玩大的玩伴的,更何況,八虎集團的人,也不會坐以待斃的。
所以李東陽認為,與其趕盡殺絕,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把事情解決了就好了。
劉瑾之所以在這場爭鬥中勝出,不是因為李東陽的猶豫,也不是因為焦芳的告密,關鍵的因素在於皇帝朱厚照,這才是這場爭鬥誰能勝出的決定性因素。
李東陽比劉健和謝遷看得更遠,他知道,想扳倒劉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少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因此,李東陽選擇了隱忍,擇機而動!
許多朝廷的官員,因為劉健和謝遷的離去痛惜不已,紛紛上書請求皇帝留下這兩個國家棟梁。
這些奏折根本沒有到達皇帝的手中,因為司禮監已經掌握了批紅的權力。
凡是上書挽留這兩個人的,都被劉瑾上了廷杖之刑,上一個打一個,甚至有得官員因此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