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我要當聖賢(1 / 3)

在這場殘酷的宮廷政治鬥爭中,八虎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劉瑾被提拔,當上了司禮監太監的老大,皇帝極度信任,權力膨脹到極致,他可以廷杖任何一個他看的不順眼的人。

在挨揍的人裏麵,有個叫王守仁的小人物,從此登上了曆史舞台。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這裏為什麼把王守仁單獨拿出來說一下?

因為這位王陽明先生確實有才,是他開創了一個時代!

王陽明,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1472年出生於浙江餘姚。

1481年,王陽明隨著全家人遷居北京,他的父親王華成為了當年的頭名狀元。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明白了,王守仁家非常富有,是當時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

考取了狀元的王華,非常重視兒子的教育問題,十歲的王守仁對四書五經已經熟讀成誦了,並且在文學方麵小有成就,年僅十二歲的王守仁,已經站在一個孩子的視角,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篇《蔽月山房》。

在這首詩裏麵,已經蘊含了辯證法的成份了。

王華看了這首詩,感覺書房已經滿足不了兒子的求知欲了,就想著帶著兒子去到處旅遊,居庸關是首選之地。

正值年少的王守仁,被大漠風沙和草原征服。

當他看到廣袤無垠的大漠的時候,當他看到關外馳騁的蒙古騎兵時,

心裏突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竟然想要帶兵要找回永樂大帝的輝煌,重振大明帝國威風。

回去後,王守仁非常嚴肅的走到父親麵前跟父親說:

“我要上書皇帝,請求給我幾萬精兵,去征服蒙古騎兵”!

王華看了王守仁寫給皇帝的上書,拿起棍子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邊揍還邊罵:“你小子還真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太狂妄了你!”

王華看到這個狂妄自大的兒子,都有點後悔帶著他去關外旅遊了。

他本來認為,這隻是小孩子一時的心血來潮,過段時間就會忘記這個狂妄的想法的。

令王華沒想到的是,剛剛過了沒幾天,王守仁又找到他的父親王華,

鄭重其事的說道:“上次我的想法不切實際,請父親諒解!”

王華聽了非常開心,以為這小子開竅了,本想勉勵他一下,

沒想到這家夥說出了更狂妄的話:“我要當聖賢!”

王華聽了他的話後,二話沒說,接著甩了兩個耳光。

王華認為,這孩子簡直是瘋了!得趕緊找個人管管他,要不然還不知道會惹出什麼禍患。

那就趕緊給他定門親事吧,娶個媳婦看著他點,別讓他再丟人現眼,惹是生非了。

王華是曾經的狀元,在當時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加上家裏比較富裕,

想要給兒子張羅門親事還是不費勁的。

就這樣,在江西洪都那個地方,給王守仁找了個官家小姐當媳婦。

王守仁收拾行裝,離開京城去了江西。

他的嶽父大他對這個女婿非常滿意,人長得帥不說,還非常的有才。

既然非常滿意,那就挑個日子完婚吧!

王守仁的嶽父是當地,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他的父親又是狀元,所以王守仁的婚事少不了達官貴人們的捧場。

就這樣定好了舉行大禮的黃道吉日,親朋好友們和各路達官貴人們都到齊了,

準備舉行“結婚典禮”的時候,卻突然發現王守仁這個新郎官不見了!

這可不是個小事情啊,耽誤了黃道吉日不說,關鍵是這人弄丟了,沒法跟王狀元交代啊。

他的嶽父大人,驚慌失措的發動了所有的力量去找人,

直到第二天早上,在城郊外的一個道觀裏發現了正在打坐的王守仁。

原來在就結婚的那天,這位仁兄出來閑逛,發現了一個道觀,

就和道士聊天,聊得非常投機,竟然開始學道士打坐,這一坐就是一天一夜。

這個新郎官竟然把結婚這回事給忘記了。

當大家找到他的時候,他還一臉的懵圈,直到大家提醒他的時候他才猛然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