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
黃如論的經曆非同一般,從貧窮的小漁村飄洋過海,從一個做小買賣的生意人到挖到第一桶金,從福建到菲律賓,再回到大陸,他曾在多個國家從事貿易。在發展成為福建最大的房地產商後,黃如論的金源集團將重心轉向北京市場,開發了連續三年排名北京樓盤銷售額第一的世紀城,還開發了號稱亞洲第一的ShoppingMall——金源時代購物中心。
福建連江縣山清水秀,自然景觀山海兼具,人文景觀古今爭輝。古刹、奇峰、怪岩、幽洞……
1951年9月18日,黃如論出生於福建連江馬鼻鎮——一個普通的漁村,家境十分貧寒困苦,在三年困難時期,每餐隻能以一兩米來充饑。到了文革,剛讀到小學六年級的黃如論被迫失學,聰慧過人的他失去了在校讀書的機會。
貧窮,讓他更渴望改變。
少年時期,幾件刻骨銘心的事,成了他後來下決心改變貧窮的契機。
文革時,13歲的黃如論看到一位父親兩天換一套衣服,而自己一共就兩套衣服,便盼著日後也能像人家一樣穿上光鮮的衣服。
小時很淘氣的黃如論,常把書包掛在樹上,不到學校上學。祖母憂心忡忡,不厭其煩地教誨他要有誌氣,要對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
文革時怕被迫害,拿著叔叔給的20元錢去避難,不慎丟失,在公園裏凍了一整夜,那一夜寒風刺骨、星光慘淡,麵對無盡的黑暗和神秘的蒼穹,他有了夢想,新的夢想,改變這一切的夢想:通過奮鬥改變自己和家人的處境。
15歲開始,黃如論開始嚐試各種小生意。
文革後的黃如論曾躋身建築業,曾努力學藝,蒼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有所成就。
1986年,35歲的黃如論隻身去往菲律賓淘金。據說他曾在菲律賓做過一段時間的“編外生意”,籌得一些資本,終於在1991年小有所成。接著又在香港創辦了遠岸發展、至昌發展有限公司。後來,以香港為中心,陸續將投資觸角伸向新加坡、馬來西亞、西班牙。根據《我心目中的黃如論》一書記載,黃如論在菲律賓打拚幾年慢慢融入當地的上層社會,經由菲律賓一位“高幹子弟”牽線,參股並遊說一位華僑巨富,一同參與了瀕臨蘇比克海灣的原美國海軍基地地塊的競拍,這幅將被用於旅遊建設的地塊被黃如論等人拿下後,又進行了土地運營,黃如論因此在菲律賓淘得了第一桶金。
十年內地積累,黃如論得以懷揣4億元資金揮師北上。
1991年3月黃如論以歸僑身份,帶著賺到的第一桶金回到家鄉福建。成立福州金源房地產有限公司。
福州舊城改造是金源的第一個契機,黃如論的企業迅速發展,很快成為福州最大的民營房地產企業。1994年,他組建成立了福建金源實業集團有限司,以地產為龍頭,包含相關產業,福州金輝裝飾裝潢、民安建築等10家獨/合資企業,並向北京進軍。
黃如論現在的家底,相當殷實。 北京西部,昆玉河邊,是世紀金源集團370萬平米的大盤世紀城,它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商業住宅樓盤,2003年以37億元銷售額爭得北京房地產年銷量冠軍,也是自2001年起北京房地產銷量三連冠得主。這個熱銷大盤將為黃如論帶來超過百億的銷售額,然而這並不是金源集團在北京的全部家當。此外,金源集團在北京還擁有兩個中型項目和一個百萬平米大盤,已經竣工,基本完成招商。這就是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總麵積68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購物中心,該項物業隻租不售,是金源在北京真正的“不動產”。 北京是金源集團取得輝煌的地方,在金源的創始地福州和後期發展城市重慶等,金源還擁有多個高檔樓盤、星級酒店和大型購物中心。
向商業地產轉型
2003年,黃如論對外宣稱要在世紀城三期建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單是一期麵積就比當今世界最大的加拿大西艾明頓摩爾還大7萬平方米。如此龐大的項目,金源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立項和建築封頂。當金源集團向外界宣布此消息的時候,早有泰國易初蓮花超市和北京新燕莎等企業與金源購物中心簽定了長達20年的租約。
“這是我退休前做的最後一件事”,黃如論在接受某報采訪時說:“金源集團將逐步告別住宅市場,全麵轉向以酒店和購物中心為主的商業地產開發。做完商業地產的工作,我就可以退休了。”“隻有商業地產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黃如論認為,住宅最終賣給了客戶,商業物業可以看著它在自己手裏增值。目前,金源已經在重慶開建另一個購物中心,黃如論希望能在全國建10個左右購物中心。
世紀金源擁有自己的施工和建材隊伍,是所有建築工程省錢的關鍵。黃如論是個“內行人,懂建築”,所以什麼人都別想從他的工程中騙錢耍手段。因此,他有經驗也有膽量,很多建築公司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他說:“節約時間就是節約錢。”
其他公司在建大樓時可能會被建築商和材料商騙,黃如論不會,建材也都是黃如論自己的企業,光建築材料一項就可以便宜20%。這樣“別人12年才能收回投資,黃如論隻要8年到9年”。
這也許就是從做小生意起步的黃如論的特有經營之道。在中國的房地產業,黃如論不是老大,但是他在慈善事業上卻是連年排行榜首:
2003年度中國慈善企業家排行榜榜首;
2005年度中國商業地產十大領袖人物;
2006年度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
2007年度中國慈善企業家排行榜榜首;
2008年度中國慈善排行榜榜首。
最初,黃如論的慈善生涯是從資助親戚、幫助宗族、支持家鄉開始的。
幾年前,黃如論開始每個月定期給家鄉村子裏滿60歲的老人發生活費。“那時候我的錢不多。這些老人溫飽沒有問題,隻是缺少零花錢。”現在,接受照顧的老人的數目增加到了300個。2005年,黃如論回到家鄉福建,聽說福建古田縣有一個農民因為窮困看不起病,產生了異化心理,拿著炸藥坐到公交車上,爆炸了。省委書記請他吃飯,提起這個事。他出1個億建立福建省江夏百姓醫療互助基金。”
“我是農民的兒子,”黃如論對自己曾經的艱辛生活念念不忘,“從小在農村長大。農村很苦。我們從低層走到高層,就知道低層的痛苦。今天事業有所成功,對這些人就更加同情,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