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黃如論在走出福建之後,他的慈善對象也超出了地域限製,捐贈的種類也從扶貧濟困轉移到以教育助學為主。
黃如論對教育事業捐款已有十多年曆史。黃如論在他的出生地福建省連江縣捐款3000多萬元,用於興建縣博物館和學校。其中由他全資捐助的“黃如論中學”。2003年春節期間,他再次捐資1000萬元,用於學校續建工程。
黃如論捐款史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次是在北京非典時期,以世紀金源集團的名義,分別為北京市和海澱區捐款1200萬元和200萬元,這是當時北京最大的一筆非典捐款。而他一次性捐款數額最大的一筆則是2003年在家鄉捐資1.8億元,建造了福建江夏學院。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後,黃如論捐出了善款1820萬元。
數年來,他先後為公益事業捐資已超過12億元人民幣。在胡潤的慈善榜上,黃如論連續幾年來位居於榜單的前列位置,曾一度被視為“中國首善”。
雲南出現百年不遇特大旱情,大地焦渴、河水斷流、水塘幹涸、良田龜裂。麵對日益嚴峻的旱情,雲南盛昆明市各級領導深入災區,組織廣大群眾抗旱救災。昆明是世紀金源投資重地,他決定向昆明市捐資1000萬元。
黃如論為人低調,他絕少接受媒體采訪、參加各種論壇,隻是因為實力雄厚,黃如論在地產界的名聲很大。
黃如論曾經解釋自己的處世哲學:要善於韜光養晦,深藏不露。不要做一輩子傻子,也不要鋒芒畢露。生意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聯係才做成的,如果人家怕了你,生意也就到頭了。
黃如論說自己最愛吃的福州菜是在福州的一家破爛的小店裏。有一次他進去吃飯,一屋子的人都停下筷子看他。他們很吃驚,這麼大的老板,跑到這麼破的地方吃飯,太摳了吧?
黃如論從小由祖母帶大,老太太信佛,曾反複告誡他“不要騙人、害人、欺人、詐人”、“慈悲為本”。
迄今為止,黃如論已經捐款5.8億元。
黃如論在福建助養了3000個孤兒,而在雲南省有兩千萬助教捐款。
即使如此,黃如論還是繼續捐款。有一次,在飛往重慶的飛機上,黃如論從報紙上看到重慶有一個學校的教師6個月沒有發工資,學校因為校舍失修坍塌無法上課,當即決定為其捐款。
黃如論說,一個人要實實在在做事情,不要做一點兒事就講話講得過分。有些人講隻給富人蓋房子,講七講八,好像自己很了不起。中國有多少富人?賺了一點點小錢,對社會根本沒有一點關愛,還沒有走一步,就跑到十步去了。
黃如論有資格這麼說。累計捐款近6億元,在中國的地產商裏絕無僅有。如此龐大的資金對一個地產商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當然,這些錢如果去投資,過兩年可能又賺5.8億元。但是不一樣,一個是求事業的發展,一個是對社會的關愛,境界不同。一個人老想著我捐的錢要是去投資能賺多少,那就捐不了錢了。”
對於某些企業家,黃如論也不屑一顧:“吹沒有用。有的光嘴巴說,承諾捐多少多少,你捐了幾個學校?學校在哪裏?無私才能無畏。光承諾,不算英雄。 比如你捐錢是為了拿地便宜,那是交易,這樣的人我看不起。”
“我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銀,絕大多數是我的個人財產。”黃如論說。
黃如論的孩子們對父親做慈善很支持,這讓他感到滿意。有時候夫人會“嘮叨兩句”,最終也聽之任之。
盡管黃如論給商界的印象有些深不可測,但他表示自己無意做得太大。“做大了很累,維持現狀吧。如果上了市,給股民帶不來回報,得不償失。股民罵你兩句是一時的,你內心欠疚是永遠的。”
黃如論自言以後不會留給後代很多家產,大部分會捐給社會。
黃如論說:“我老的時候,走到那些學校去看看,對我也是個鼓舞,是個不會磨滅的紀念。”
公司特色
目前金源集團根據區域劃分進行布局,即東、西、南、北四大集團,南為福建金源集團,中心地為福州;北為世紀金源集團,中心地為北京;西為重慶金源集團,中心地為重慶;東為上海金源集團,中心地為上海。目前金源集團的最高管理機構為金源集團企業管理委員會,企管會受集團董事局的委托,對東、西、南、北四個集團進行統一指導管理。
地王故事
一道天塹就在眼前
對於包括萬科、富力、碧桂園在內的中國一線房地產企業而言,“單體建築麵積400萬平方米”的“開發經曆”,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逾越的一道天塹,在“天塹”的那邊,是一塊可以讓地產商們垂涎的2800畝開發用地。
這裏是福州。2010年4月9日~19日,這座城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土地出讓交易掛牌,此次出讓的標號為“宗地2010-12號”的地塊起始價達到178億元,交易保證金為40億元。
福建旅菲富豪黃如論的身影,在他的家鄉時隱時現,曾幾何時,這位福建富豪因在長沙地王之戰敗於北辰而指責“交易不公”。而直到開始競價前的一日,這塊“準地王”竟然沒有任何標書和資料,亦無地產商向政府索取這份資料。
在國土資源部改革完善“土地招拍掛”製度的背景下,單一的“價高者得”的拍地規律正在成為曆史,但在更複雜的土地評標過程中,如何保持公正與公平,恐怕將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命題。
“400萬平方米”
福州當地的開發商李海明(化名)知道自己不要惦記12號地了,他是福建省一家最主要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負責人。而即便是萬科、富力、碧桂園這樣的大型房企,形勢也完全不容樂觀。
3月22日,福州市國土局發布土地出讓公告,係城區內一幅棚戶區、舊城改造地塊出讓,麵積為2800.55畝,位於連江路以東,福馬鐵路支線以南,鐵路東站以南、化工路以北的區域,被分為了A、B、C、D、E、F、G等多個地塊。
4月7日,這一片背靠魯山、位於市區邊緣的土地上,遍布著雜亂無章的低矮建築,民居、作坊式機械零件或者鋼材加工廠以及批發市嚐物流公司倉庫等混雜在一起,化工路上則是一個車輛的雜燴——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轎車、卡車、工程車等不一而足。這裏的拆遷已經開始,紅綠燈已經失效,不時能看到路旁已經殘破的樓房。“聽說這裏兩年之內要全部搬走。”一位在此做鋼材生意的當地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