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發布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及人身安全等情形時,應采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采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於病患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裏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采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震後脫困
地震後,餘震還會不斷發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你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設法脫險。
震後積極參與互救
震後應積極參加互救,救助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聲。
(2)要根據房屋結構,先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行搶救,盡量防止意外傷亡。
(3)先搶救建築物邊沿瓦礫中的幸存者,及時搶救那些容易獲救的幸存者,以擴大互救隊伍。
(4)外援搶險隊伍應當首先搶救那些容易獲救的醫院、學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員密集的地方。
(5)救援需講究方法。首先應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行搶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6)對於埋壓廢墟中時間較長的幸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然後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幸存者的眼睛。
(7)對於頸椎和腰椎受傷的人,施救時切忌生拉硬抬,以使受傷部位產生難以挽回的永久性損傷,應使用擔架、木板、門板來搬運,注意用布帶、繩子固定受傷部位以免晃動。
(8)對於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傷員,應盡可能在現場進行救治,然後迅速送往醫院和醫療點。
(9)救人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小心餘震。
災後特殊環境下的注意事項
(1)地震過後要特別注意疫病的預防。
首先要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特別要防止“病從口入”。按規定服用預防藥物,增強身體抵抗力,防疫滅病。飲用水源要設專人保護,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飲水時,最好先進行淨化、消毒,要創造條件喝開水。要派專人對救災食品的貯存、運輸和分發進行監督;應有計劃地修建簡易防蠅廁所,固定地點堆放垃圾,並組織清潔隊按時清掏,運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
其次是要消滅蚊蠅。要大範圍噴灑藥物,利用汽車在街道噴藥,用噴霧器在室內噴藥,不給蚊蠅留下滋生的場所。在有瘧疾發生的地區,要特別注意防蚊。
如果發現有人突然發高燒、頭痛、嘔吐、脖子發硬等,就應趕快找醫生診治。
(2)地震後要防止水災、火災等次生災害的發生。
(3)搭建和居住防震棚時要注意防火。
(4)對工礦企業中的易燃、易爆、劇毒等物品,要嚴密監視。地震時,一旦發現劇毒或易燃氣體溢出,應立即組織搶修。
(5)對於大型水庫、堤壩等,要預先做好防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水庫下遊要嚴密注視堤壩的安全,遇到險情,除組織力量搶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帶轉移。地震若發生在山區,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種情況,要立即組織人員疏通,以免造成水災。在山區,還要遠離懸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時傷人。還應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這些地方容易發生較大的地滑或塌陷。
震後自我情緒調整
地震、火災、洪水、海嘯等災害對人心理造成的傷害除了當時的恐懼害怕外,還會遺留下來,普通人通常持續兩周左右,有的兒童需要半年到一年,部分創傷後心理障礙可能持續數十年。複原所花的時間和恢複程度受到許多因素影響,比如和災難靠近的程度、受災難破壞的程度、社會支持係統的強弱、人格特征等。
失眠、易怒、無法專心、過度警覺、驚嚇、坐立不安、心跳加快、肌肉酸痛等反常的表現有時是延遲和潛在的,比如說有人會在災難過去很長時間,仍下意識地不停地去醫院檢查,或反複述說當時情形。災難的心理創傷能使社會功能受損,所以需要災後心理重建。
震後自我情緒調整的方法:
(1)避免、減少或調整壓力源,比如少接觸道聽途說或刺激的信息。
(2)降低緊張度,和有耐心的親友談話,或找心理專業人員協助。
(3)太過緊張、擔心或失眠時,可在醫生建議下用抗焦慮劑或助眠藥來協助,這隻是暫時使用,但有較快安定的效果。
(4)進行緊急處理的預備,如逃生袋、電池、飲水、逃生路線等,多一點準備可讓自己多一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