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字形法
多用於肩、髂、膝、髁等處的包紮。本包紮法是將繃帶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麵和前一圈相交叉,並壓蓋在前一圈的1/2處。
6.回返法
該法多用於頭和斷肢端等。用繃帶多次來回反折。第一圈常從中央開始,接著各圈一左一右進行纏繞,直至將傷口全部包住,用環形纏繞將所反折的各端包紮固定。
三角巾包紮方法
三角巾主要根據包紮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包紮方法。
1.麵部包紮法
在三角巾的頂角打一個結,然後把頂角放在頭頂部,三角巾的中心部分包住麵部,在耳、眼、鼻及嘴的地方剪洞,把左右底角拉到頸後交叉,再繞到前額打結。
2.頭部包紮法
將三角巾底邊的正中點放在前額,兩底角繞到腦後,交叉後經耳繞到額部拉緊打結,最後將頂角嵌入底邊,向上反折後打結固定。
3.腹部包紮法
將三角巾底邊橫放於上腹部,兩底角拉向後方緊貼腰部打結,頂角朝下,在頂角處接一小帶,將頂角從兩腿之間拉向臀部,與在腰部打結後的底角再打結固定。
4.手部包紮法
將手掌放於三角巾中央,頂角折回蓋於手背上,兩底角左右包繞手背呈交叉狀,並將頂角反折於交叉處,然後兩底角再回繞腕部一周壓住頂角打結。
5.足部包紮法
將腳放於三角巾中央,提起頂角折回蓋於足背上,將一側底角提起折向足的另一側,繞踝關節一周與頂角打結,然後提起另一側底角繞踝關節一周,再與另一底角打結。
特別傷口的包紮
除了掌握繃帶、三角巾的包紮使用方法外,了解一些特別傷口的包紮方法和包紮禁忌,對於挽救震後傷員的生命,防止錯誤包紮導致傷口感染和肢體壞死情況的發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腹部傷包紮時,可以用濕潤布條潤濕傷員嘴唇和舌部,會使傷員感覺好受許多;如果傷員腸子流出腹腔,要保護好,並保持潤濕。不要企圖把它複位,這會為營救後的手術帶來麻煩。如果沒有內髒器官外露,應將傷口清洗包紮好。
腹部內髒發生溢出,包紮時傷員應取仰臥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鬆,以降低腹腔內的壓力。先蓋上幹淨的敷料保護好脫出的內髒,再用厚敷料或寬腰帶圍在脫出的內髒周圍(也可用幹淨的碗罩住),然後進行包紮。
如果胸腔受傷穿孔形成開放性氣胸,吸氣時胸腔擴展,空氣會進入傷口,引發肺功能衰竭,這是胸部傷引起的最大危險之一。這時應及時用手掌捂住傷口,阻止吸氣時空氣進入,應盡快封閉胸壁創口,使開放性氣胸變為閉合性氣胸。讓傷員仰臥,頭和肩膀傾向受傷的一邊。用多層紗布或棉花做墊,用繃帶加壓包紮;或者利用塑料片或鋁箔堵塞傷口,用三角巾包紮好。
頭部受傷很可能會傷及腦部,傷口也可能會影響正常呼吸和飲食。要確保舌根不會抵住喉管,使得呼吸通暢,必須除去假牙或已脫落的碎牙,控製住流血。清醒傷員可以坐臥,昏迷傷員如果頸部和脊椎無傷,必須按照恢複位側臥。
如果腦組織發生膨出,則要用無菌紗布覆蓋膨出的腦組織,然後用紗布折成圓圈放在腦組織周圍(也可用幹淨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繃帶輕輕包紮固定。
另外,在包紮傷口時要特別注意,要使用幹淨無汙染的布料進行包紮;動作要迅速準確,不能加重傷員的疼痛、出血或傷口汙染;包紮不宜太緊或太鬆,太緊會影響血液循環,太鬆會使敷料脫落或移動;包紮四肢時,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麵,以便觀察血液流通情況;用三角巾包紮時,角要拉緊,包紮要貼實,打結要牢固;打結處不要位於傷口上或背部,以免加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