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殘殺大亂至(1 / 3)

--梁朝的最後滅亡

湘東王蕭繹在梁武帝時的官職是荊州刺史、都督荊雍湘司郢寧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其轄區,大概是東至現在湖北與江西交界,南至湖南一直到雲南邊境,北至襄陽,西至陝南的漢中,可以說盡括上流重鎮(除蜀地由他八弟蕭紀統轄外)。而且,他手下兵多將廣、糧食、器械充足,但侯景圍台城時,各地勤王軍有二、三十萬之多,蕭繹派來的隻有萬把人。可以想象,蕭繹當時黑暗的心理,無外乎是希望台城早早被攻破,老爸和三哥早點兒被人殺掉,這樣的話,按繼位次序,當時活著的排他前麵的隻有六哥邵陵王蕭倫。但蕭倫又在日後的東奔西逃中被西魏軍殺掉,現在,侯景一滅,隻有蕭繹有資格做皇帝了。

王僧辯入建康前,曾派人向蕭繹請示:“平賊之後,不知應以何等禮節對待嗣君?”就是問怎麼處置被侯景先立後廢的豫章王蕭棟。蕭繹馬上回答:“六門之內,自極兵威。”意思是讓王僧辯殺掉蕭棟。王僧辯表示自己不願行“成濟之事”(成濟是司馬昭時弑魏帝曹髦的將領),蕭繹就吩咐自己的心腹朱買臣見機行事。侯景敗逃後,蕭棟和兩個弟弟蕭橋、蕭醪互相攙扶逃出被囚的密室,路中有梁將遇見他們,為他們除去身上的鎖鏈。兩個小弟還慶幸,對蕭棟說:“今天終能免於橫死!”蕭棟搖頭,“福禍相倚,我仍有懼。”果然,朱買臣很快就找上門,呼兄弟三人上船飲酒,剛喝幾杯,朱買臣站起,用大酒壇子猛砸三兄弟後腦,一腳一個,把被砸暈的三人全都踢入江中淹死。至此,蕭繹又“做”掉了三個侄子。

侯景亂平,眾臣勸進,蕭繹終於登上了夢寐已久的帝座,於公元552年底在江陵稱帝,改元承聖,是為梁元帝。雖稱皇帝,但蕭繹當下所統的地盤真的十分“拮據”。“侯景之亂,州郡大半入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以長江為限,荊州界北盡武寧,西拒硤口,嶺南複為蕭勃所據,詔令所行,千裏而近,民戶著籍,不盈三萬而已。”而且,稱帝初期,蕭繹因疑忌大將王琳,把他召入江陵關押,激起王琳手下將領陸納的反叛,打來打去,折騰了好幾個月,死了不少人馬。後來,蕭繹釋放王琳,雙方才息兵。

早在552年5月,蕭繹的八弟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已經在蜀地稱帝,立其世子蕭圓照為皇太子。九月,蕭紀舉兵由外水東下,也要爭奪平侯景後的“勝利果實”。聽聞八弟東下,蕭繹憤恨,讓方士畫蕭紀像,“親釘肢體以厭之”,想用厭勝之法,詛咒八弟早死。其實,蕭紀出蜀,還是由於他的世子蕭圓照“誤導”,這小子知道侯景已死,卻向其父報稱“侯景未平,宜急進討,已聞荊鎮(蕭繹)為侯景所破。”蕭紀以為七兄蕭繹被打死,更急著前來。

梁元帝蕭繹使出陰壞損招兒,攛掇西魏出兵端蕭紀的成都老窩。宇文泰聞訊大樂,忙遣尉遲迥派一萬多鐵騎伐蜀。蕭紀剛到巴郡,聽聞西魏來伐,忙分兵回救。由於大軍都由蕭紀自帶出去爭天下,其成都老巢隻有少數弱兵把守。很快,尉遲迥的魏兵就把成都團團包圍。

蕭紀到了巴東,才知道侯景已平,又悔又氣,喚來兒子蕭圓照責罵。蕭圓照說:“侯景雖平,江陵(蕭繹)未服。”蕭紀一尋思,兒子說得也有理,自己已經先稱尊號,不可能屈居人下,於是繼續揮兵東進。蕭紀手下軍將兵士的家屬皆在蜀地,惦念親人死活,根本不想再前進,紛紛進諫,讓他先回成都“以保根本”,蕭紀大怒,斥言:“敢諫者死”,一意孤行。

見到事急,蕭繹擢用侯景降將任約、謝答仁,派他們前往硤口與陸法和一起抵拒蕭紀。同時,蕭繹又親筆寫信給蕭紀,“許其還蜀,專利一方”。蕭紀不從,“報書如家人禮”,不承認七哥的皇帝尊號。

雙方戰了多日,膠著反複。蕭紀不斷接到成都危急的戰報,“憂懣不知所為”,就派他的手下樂奉業去江陵找六哥講和。表示哥倆息兵,自己要回蜀地。樂奉業深知蕭紀內情,到了江陵把實情告知蕭繹:“蜀軍乏糧,士卒多死,危亡可待。”於是,蕭繹堅不許和,下決心要幹掉這位八弟。

蕭紀出蜀前,“以黃金一斤為餅,餅百為篋,至有百篋,銀五倍於金”,每次戰前,他都把這些金銀懸示將士,但從來不真正拿出來賞軍,財迷到失心瘋。其將陳智祖勸他出黃金招募勇士,蕭紀割舍不得,不聽,氣得陳智祖竟然“慟哭而死”。諸將要求見議事,蕭紀怕人找他要錢,稱疾不見,“由是將卒解體”。

梁元帝承聖二年(553)八月,蕭繹手下任約、謝答仁率先攻敗蕭紀,並降峽口附近“兩岸十四城”。得勝後,蕭繹派樊猛追擊蕭紀,“(蕭)紀眾大潰,赴水死者八千餘人”,被包圍在江上。蕭繹馬上送密信給樊猛,表示“(蕭紀)生還,不算你成功!”下死命令要八弟的腦袋。樊猛攻入蕭紀指揮大船,蕭紀一邊在船中繞床轉圈逃跑,一麵把大包黃金扔給樊猛,哀求說:“送我見一下七符(蕭繹小名七符),當以此金相酬!”樊猛聽了直笑,回答:“天子何由可見?殺掉足下,金子照樣是我的啊。”上前一刀,把蕭紀劈死,順手又把這位武陵王身邊嚇得嚎哭、年方五歲的小兒子蕭圓滿腦袋砍下。

蕭繹聞聽八弟已死,大喜,把蕭紀從皇族中除名,改姓“饕餮氏”。同時,又下令把侄子蕭圓照、蕭圓正兄弟關在獄裏,不給吃喝,兩個年輕人餓了十三天才死,餓極時自己咬自己胳膊上的肉吃。

聽聞蕭紀敗亡,梁朝成都守將投降西魏,蜀地又歸西魏所有。

至此,蕭家宗室再無與蕭繹爭位之人。眾臣齊聚江陵,商議在何處定都之事。

本來,蕭繹要還都建康,領軍將軍胡僧佑、大府卿黃羅漢等人諫稱:“建業王氣已盡,與虜(北齊)正隔一江,若有不測,悔之無及!”但尚書右仆射王褒等人堅稱:“今百姓未見鑾駕入建康,還以為陛下是諸侯王,望陛下應四海之望,入都建康。”議來議去,由於當時蕭繹群臣多是荊州人,不少人出來要求留都江陵。也有一些忠直之臣請定都建康。相持不下之時,蕭繹竟然讓一個巫師占卜,結果巫師說不宜以建康為都城。蕭繹本人,也認為江陵未遭過兵災,建康殘破,便決定以江陵為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