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謊言與高調(1 / 2)

奕山的謊言騙得了皇上,騙不了他的鄰居。就在廣州城大小官員彈冠相慶的時候,一省之隔的閩浙總督顏伯燾,便出奏彈劾奕山謊報廣州戰況。這一回璞鼎查北上時,顏伯燾也沒有上奕山的當。他並沒有相信奕山的鬼話,也沒有放鬆對英軍的警惕,而是在廈門嚴陣以待。

但即便這個顏伯燾,也同樣是個撒謊的。當然,是在戰敗以後。

廈門戰役可謂慘敗。因為這一回,清軍是有足夠準備的。1841年2月17日,顏伯燾來到福州任所,即全力以赴投入戰備。3月2日,顏伯燾抵達廈門,便立即著手改造防務。到8月下旬開戰之前,曆時5個月,耗銀150萬兩,終於將廈門建成大清帝國疆域內最強大的海防要塞之一。

然而這個最強大的海防要塞卻不堪一擊。

戰爭是在8月26日打響的。下午1時45分,港內風起浪湧,英艦紛紛起錨進攻。顏伯燾則坐鎮城中,親自指揮廈門島南岸、鼓浪嶼、嶼仔尾守軍“三麵兜擊”來犯之敵。經1小時20分鍾炮戰,鼓浪嶼三座清軍炮台被敵打啞。下午3時45分,即開戰兩個小時後,英軍在廈門本島登陸。15分鍾後,石壁陣地陷落。未久,全島各陣地均告失守。顏伯燾這一回可是親身體驗到什麼叫“灰飛煙滅”了。隻不過,“灰飛煙滅”的不是“強虜”,而是他精心構造的防線!

絕望的顏伯燾和興泉永道(管轄興化、泉州、永春二府一州的道台)劉耀椿“同聲一哭”,然後率領文武官員連夜逃往同安,守城士兵也都逃之夭夭。次日清晨,英軍不費一槍一彈就占據了廈門城。此戰,清軍戰死總兵1員,副將以下軍官7員,士兵難計其數,英軍則僅戰死1人,傷16人,然而顏伯燾的戰報卻說他擊沉英輪1艘、兵船5艘!

顏伯燾也開始撒謊了。

事實上,廈門戰敗後,顏伯燾“便與其曾彈劾過的奕山之輩同流合汙,在謊言中消磨日子”。當然,謊言隻是對皇帝、對朝廷說。私下裏,則“暢論英夷船堅炮利,紀律禁嚴,斷非我師所能抵禦”。聽到這話的人都暗中竊笑:他怎麼“前後如出兩人”?

的確是“如出兩人”。因為顏伯燾原本是唱高調的。

顏伯燾曾是鐵杆的“主剿派”。1941年初,顏伯燾剛剛就任閩浙總督,就和浙江巡撫劉韻珂聯名上奏,要求啟用已被罷免的“鷹派”官員林則徐,“會同伊裏布籌辦一應攻剿事宜”。這等於是指責伊裏布“剿賊不力”。伊裏布是顏伯燾在雲南多年的老上司。顏伯燾如此翻臉不認人,隻能解釋為他對伊裏布按兵不動的“鴿派”傾向不滿,同時也說明他確有一片“忠君報國”之心。這時,他和劉韻珂、裕謙(江蘇巡撫)這些“鷹派”(主剿派)的態度是一致的。同樣,這些“鷹派”官員也都是一片“忠君報國”之心的。

但是,廈門戰役以後,他不再唱高調了,改為撒謊。不唱高調的原因很簡單。作為敗軍之將,他比誰都清楚:“英夷”“斷非我師所能抵禦”。但這話不能說,至少不能公開說,不能對皇帝說,對朝廷說,也就隻好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