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年輕人應該為戰爭流血(2 / 2)

漢尼拔也是非常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做將軍的時候隻有二十六歲,他的敵人西庇阿對他也是非常佩服的,他令人驚訝的翻過阿爾比斯山,讓羅馬人聞風喪膽。第二次布匿戰爭是漢尼拔主動引起的。漢尼拔之所以主動引起第二次布匿戰爭,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兩國曆史上就是水火不相容,這甚至可以追溯到神話時代,經濟上的原因就是他們都要控製地中海上的商路。據說,漢尼拔在幼年時期就被他的父親拉到神壇前宣誓長大後成為羅馬不可調和的敵人。我想,他遵守了自己的誓言。二是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失敗,失去了西西裏還有撒丁島[5],但對於漢尼拔這樣的青年人來說,可能是很難接受的,就像希特勒很難接受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一樣。三是漢尼拔為了避免政敵的陷害,因為元老院和人民喜歡相信控告者的話。為了使迦太基人團結起來,為了成就一個帝國,漢尼拔挑起了戰爭。如果他成功了,那麼古羅馬的不朽的光榮就屬於迦太基人了。可是曆史不可能假設。

--------------------------------------------------------------------------------

[1]

阿喀琉斯(Achilleus),又譯為阿基琉斯,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英雄,在特洛伊戰爭中殺死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爾。

[2]

韋格蒂烏斯(Vegetius),著名的古羅馬軍事著作家。

[3]

西庇阿(Scipio),又稱大西庇阿,約公元前185~前129,因其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戰勝漢尼拔,侵占阿非利加(非洲),所以又稱阿非利加西庇阿。

[4]

布匿戰爭時期的一座西班牙城市。

[5]

西西裏島位於意大利的西南,撒丁島位於意大利西麵,都是地中海中的大島,因其適合農業並可為海上貿易的中轉站,成為第一次布匿戰爭中的羅馬和迦太基間的爭奪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