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年輕人應該為戰爭流血(1 / 2)

在電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1]說了一句很經典的台詞,“戰爭就是年輕人流血,老年人談話。”可在不誠實的民族那裏,年輕人雖然流了血,桂冠卻是老年人的,因為據說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和非凡的經曆。這往往造成不誠實的民族吃敗仗,因為所謂的經驗在最新的戰爭中可能沒有一點用,相反體力、勇氣和智慧是第一位的。

韋格蒂烏斯[2]在《兵法簡述》(Epitome

of

Military

Science)中說,羅馬的軍隊的兵種是有年齡限製的,十七歲到二十五歲的當輕裝兵,二十五歲到三十歲當劍矛兵,三十歲到四十歲當主力兵,四十歲到五十歲的當後備兵。站在兵陣第一排的是劍矛兵,第二排的是主力兵,第三排是輕裝兵和後備兵。這種安排,當然是年輕人流血。我相信,軍隊對士兵體力的考慮是當然的。那麼對勇氣和智慧的考慮呢,因為這些都不能從外表看出來,所以重要程度往往被排在經驗的後麵。羅馬人這方麵是有法律規定的。

但是羅馬人為西庇阿[3]改了兩次法律,第一次是為了他能夠擔任執政官從而對抗漢尼拔,羅馬的法律規定隻有滿四十二歲的才能做執政官,而當時他才三十八歲。次年,四十二歲的限製又重新有效。第二次是七年之後,又需要選他為執政官去進攻紐曼細阿[4],羅馬人已經在那裏吃了很多敗仗,因為羅馬的法律規定每人在十年之內不能兩次擔任執政官,人民大會又修改了法律,據李維記載這一條後來被蘇拉又重新確立。

第二次修改的法律雖不是考慮他的經驗資格不夠,而是羅馬人害怕軍隊被某一個執政官控製,成為私人的武裝。雖然這一情況在後來並未避免。要知道在攻打紐曼細阿的時候,在西庇阿前去統領軍隊之前,前幾位執政官之所以打敗仗,是和他們以公謀私分不開的。由於執政官的任期隻有一年,那些前去的執政官早就聽說西班牙黃金滿地,所以就特別想在一年內多打些勝仗,多掠奪些金銀財物,這也就造成他們常常背信棄義,不守信用。他們掠奪金銀是為了中飽自己的私囊,而打勝仗是為了凱旋,為了能在國內獲得好名聲。可是一旦情勢不利,他們一下子又得過且過起來,常常等到下一位執政官來接受爛攤子。所以公務人員以公謀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即使羅馬這樣優秀的軍隊也會變得沒有戰鬥力。

西庇阿和漢尼拔是年輕人的典範,他們分別代表了羅馬和迦太基的未來,甚至可以說第二次布匿戰爭就是這兩位年輕人的較量。這是基於他們在勇氣和智慧上的貢獻來說的。西庇阿做將軍出征西班牙時隻有二十四歲,非常年輕,他的父親和叔父都剛剛在西班牙戰死,當時羅馬人害怕迦太基的軍事力量,竟然沒有人敢主動要求出征。這個時候,西庇阿主動站出來發表了長篇的演講,並且說要征服阿非利加和迦太基,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這是在說大話吹牛皮,很多年老的人說他太莽撞了,他又召集會議演講了一遍。後來他真的實現了他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