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漢帝國的行政體製(2)(1 / 1)

秦始皇令眾大臣對他的看法進行公議,廷尉李斯首先反對:“周文王與武王封了許多兄弟子侄為王,但是幾代過後,親情逐漸淡漠,為了利益相互戰爭,異姓的諸侯更是互相爭伐,周天子也不能禁止。今天全國因為陛下的英明終於統一,天下都劃分為郡縣,皇子以及功臣不必分封,而是享用國家的俸祿,他們因沒有權利而無法反叛,這才是安邦定國的好製度。”(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製,則安寧之術也。)

秦始皇認同了李斯的觀點。分封製顯然違背了中央集權的目的,在秦始皇成為中國的無上權威後,何必再次分封掣肘皇權呢?

郡縣製是一種新型的國家管理模式,通過帝國的官製改革,逐漸形了三公九卿的官僚製度。丞相為百官之首,負責政府的全部工作,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負責一切軍事工作,禦史大夫是副丞相,負責監察百官,包括丞相在內。

另設奉常,掌管宗廟禮儀;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衛尉,掌管宮門警衛;太仆,掌管宮廷禦馬和國家馬政;廷尉,掌管司法審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這種官製設製使政府主要官員互相分權,也利於互相監督。

在先秦文獻中有三公九卿之說,但秦統一中國後並沒有明確設立這種製度,在西漢初也不見九卿名稱。漢武帝以後由於儒家複古思想的影響,人們就以秩為中二千石一類的高官附會成古代九卿。所以這一製度在後世也稱為“三公九卿”製。

秦設立了一種全新的垂直管理模式,這種構架非常有利於權力的集中,也能更加有效的對天下郡縣進行管理。西漢初期,劉邦完全照搬了秦的政府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