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過程在唐帝國那裏又重演了一遍,隻不過來得更快,也更具戲劇性。這是一段不斷被人提及說起,反複被人編撰演繹,並用多種形式(著作、論文、、詩歌、戲劇、電影)來回顧的曆史,因此特別值得反思。唐,是帝國曆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它的輝煌被和漢一起並稱為“漢唐氣象”。不過,漢的偉業基本上是本族和本土的,唐的成就卻是多民族和國際性的。或者說,較之開辟了“絲綢之路”的漢,唐的成就更是多民族和國際性的。請看名單。隋唐兩代,被征服的西域各國有:高昌(新疆吐魯番)、龜茲(新疆庫車)、黨項(甘肅西部)、吐穀渾(青海)。維持通商友好關係的有:焉耆(新疆焉耆)、疏勒(新疆喀什)、於闐(新疆和田)、天竺(印度)、賓(克什米爾)、康國(中亞細亞中部)、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島)、甘棠(裏海之南)、朱俱婆(蔥嶺之北)、泥婆羅(尼泊爾)、石國(中亞細亞北部)、大秦(東羅馬帝國)。這還隻是西域各國。其他,則還有高麗(朝鮮半島東北部)、百濟(朝鮮半島西南部)、渤海(遼寧、吉林兩省境內)、契丹(河北東北部及遼寧部分)、吐蕃(西藏)、突厥(中國北部)、回紇(中國北部)、南詔(雲南)等等,不一而足。他們或被征服,或來朝貢,或來通商。唐帝國國門大開,一視同仁地表示歡迎,也一視同仁地相互學習。
這就是世界性的超級大國了。於是大唐帝國的京都長安,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國際化大都市,其中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相貌古怪服裝離奇的“追星族”。唐帝國的政治、軍事、文化,都是他們狂熱崇拜和競相模仿的對象。其中最熱忱的是日本人。他們派遣的“遣唐使”,起先每次三五百人,後來每次兩三千人。除正副使節外,還有大量的留學生和學問僧。有的來了就不再回去,有的回去就立即照搬。京都和奈良,就是仿照長安修建的,隻不過規模和範圍遠遠不及而已。大唐,難道不是盛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