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王朝的氣數1(1 / 1)

王朝的氣數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到公元1911年清朝廷交出政權,二千一百年間,中華大地上建立了大大小小數十個王朝。這些王朝,大體上都實行了中央集權的帝國製度。那麼,它們的命運如何呢?或者說,帝國的曆史如何呢?

讓我們做一個回顧。

如果以所謂“五代十國”為界,帝國的曆史可以分為上下兩段。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齊,到公元907年朱全忠(又叫朱溫、朱晃)滅唐,共1128年,是為上半段。從這一年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共1004年,是為下半段。上下兩段的年頭,隻差一百二十多年,大體上還是對稱的,堪稱“上下兩千年”。

上下兩段的結構也很對稱。上半段有四個統一的王朝,即秦、漢、隋、唐。下半段也有四個統一的王朝,即宋、元、明、清。上半段的秦漢與隋唐之間,夾了個半統一的魏晉南北朝;上下兩段之間,則夾了個半統一的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在帝國史上是個異類———中原五個漢胡雜糅的小朝廷,周邊十個不成體統的小帝國(實為王國),就像五道熱菜加十個冷盤。中原那五個小朝廷,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而且國號都有個“後”字: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之所以叫“後”,是因為此前已經有過梁、唐、晉、漢、周了。可見這些立國的武夫,是一點創造性都沒有的。周邊十個小王國,吳(揚州)、南唐(金陵)、前蜀(成都)、後蜀(成都)、吳越(杭州)、楚(長沙)、閩(福州)、南漢(廣州)、南平(江陵)、北漢(太原),就更是七零八落可憐兮兮,而且前前後後此起彼伏,簡直就是一場鬧劇。這些小朝廷的壽命也很短:後梁17年,後唐14年,後晉12年,後漢5年,後周10年,十分短命。十國的曆史長一點:吳46年,南唐39年,前蜀35年,後蜀40年,吳越86年,楚56年,閩53年,南漢67年,南平57年,北漢29年。但這些小國不過割據一方,苟延殘喘,並不能算數。而且,按照“正統”的計算方法,整個五代十國總共隻有53年,因此我們寧肯把它看作帝國史上的一個小插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