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與光緒開始瀛台囚禁生活相始終的是有關光緒“龍體欠安”的消息。
光緒的身體不好,這是事實。當時有人希望光緒的身體越來越差,最好是能夠早死。這些人包括在變法中被光緒處置的人、依附慈禧發動政變的人、囚禁光緒的人和覬覦皇位的人,等等。尤其是光緒的年紀比慈禧年輕很多,一旦慈禧死了,光緒就能夠名正言順地走出瀛台,處理朝政,處理那些敵人了。所以,光緒的病情在1898年之後成了朝野談論的焦點。禦醫們忙著給瀛台的光緒看病,禦醫不夠還向天下征集名醫。朝廷公布光緒的病情越嚴重,反對慈禧的人就越覺得這是慈禧一黨的陰謀。
與光緒病情相呼應的是,慈禧開始緊鑼密鼓地給不到30歲的光緒挑選繼承人了。
從感情上來說,慈禧實在是對光緒太失望了。她在光緒身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和關愛,希望光緒能夠延續自己的政治理念治理好國家,想不到光緒竟然信任康有為等人要捉拿自己,置自己於死地。她對光緒絕望了,決心找人替換光緒。所謂的“繼承人”是幌子,慈禧估計先挑選著,等待時機成熟就把光緒換下馬來。慈禧的這個主意,立刻在反對光緒的人群中迎來了喝彩聲。
1900年1月24日,清廷發布上諭,宣布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
這個載漪,沒有任何過人之處,慈禧也不太喜歡他。可載漪的妻子是桂祥之女、隆裕皇後的姐姐,也就是是慈禧的侄女。載漪的妻子常常圍著慈禧,討慈禧歡心。慈禧就選定了她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外孫溥儁來替代光緒——慈禧挑選皇帝的標準看起來很固定,主要是兩條:第一必須是葉赫那拉家的孩子;第二必須年幼無知。那個溥儁年紀就很小。你想光緒都不到30歲,溥儁又是光緒的侄子兼繼子,能力有多大啊。這個溥儁進宮“不樂讀書”,整天就和太監們玩耍,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打水漂。
慈禧試探性的舉動,本想看看外界對可能廢黜光緒的反應,不料引起了軒然大波。
首先是列強明確反對廢黜光緒。光緒皇帝勵精圖治、變法自新的形象很得西方列強的喜歡。加上康有為等人在外國一個勁兒地“保皇”保光緒,使得列強都反對慈禧廢黜光緒。當然了,他們主要是怕中國皇帝更替導致政局不穩,危害到他們的在華利益。其次,地方督撫也反對廢黜光緒皇帝。他們也覺得光緒皇帝沒什麼過錯,突然廢立皇帝容易引起人心不穩,地方難治。
宮廷不是不斷傳出光緒皇帝病重的消息嘛,不是向地方征求名醫嘛,西方列強就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派西醫替光緒診治。慈禧沒料到洋人來這一招,百般不願,可又沒法拒絕。最後,慶親王奕劻出麵安排了法國使館的德對福醫生為光緒診視。洋人公布的診視結果是光緒確實有病,比如腰痛、遺精、嘔吐等,但身體基本情況良好,飲食、運動都很正常,並非“病重”。據此,列強照會清朝現階段隻承認光緒是中國的皇帝,不以其他人為交涉對象。
這下,算是把慈禧太後廢黜光緒的路給堵死了。慈禧受此挫折,把和洋人的新仇舊恨都聯係起來,恨死了列強。剛好當年直隸山東地區興起的義和團“扶清滅洋”,說到了慈禧的心裏去。列強要求清朝鎮壓義和團,慈禧置之不理,還扶持義和團運動,希望給洋人看看厲害。就此,慈禧與洋人的矛盾激化了。隨著義和團殺洋人燒教堂,列強在華利益受到極大侵害,最終派兵來華保護。在天津大沽口,列強聯軍和清軍開戰了。慈禧不知道從哪裏得到了洋人的“照會”。“照會”要求慈禧歸政光緒、懲辦對外強硬分子、允許列強駐軍,等等。
慈禧失去判斷,向十一國列強宣戰,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北京城第二次被列強聯軍攻陷,慈禧第二次逃亡。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了。慈禧如坐針氈,不知如何是好。突然,載瀾慌慌張張衝入宮內,急喊:“夷兵已入內城,要攻打東華門了!”慈禧大驚失色,沉靜片刻慌忙穿上太後宮服,想投水自盡。載瀾忙攔住太後,跪奏:“不如且避之,徐為後計。”慈禧想了想,脫去太後宮服,改穿普通農婦的青衣,臉也不洗、頭發淩亂,打扮成逃難模樣,帶上若幹侍衛宮人出宮,向西北方向逃去。光緒穿著一件黑紗長衫和黑布長裙,被太監從瀛台帶出,隨慈禧逃亡。之前,珍妃被推入井中,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