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珍妃井——晚清亂局和光緒皇帝的情感悲劇(4)(2 / 2)

“當第一隻小蠶寶寶出生時,隆裕興奮得像個孩子,招呼光緒過來看她養的蠶寶寶。光緒在瀛台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也在反思自己對待後宮的行為,對隆裕似乎也有了一些同情。於是在隆裕招呼光緒看自己養的蠶寶寶時,光緒也非常驚奇,他沒想到隆裕還有這麼一手,對她的態度也漸漸好了起來。後來,兩個人就一起培育這些蠶。當然光緒是不插手做這些事情的,隻是在旁邊不停地看,所有這一切,對於光緒來說,都是非常新鮮的。”(《我所知道的隆裕皇後》)

可惜的是,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幾年,光緒死了,隆裕從皇後變成了皇太後。

慈禧對死後的權力結構的設計類似於當年自己和恭親王奕叔嫂聯合的樣子,布置了隆裕和載灃共治的局麵。可隆裕沒有慈禧的能力和手腕,載灃也不是奕,隆裕和載灃的合作執政不到3年就走到了盡頭。清王朝風雨飄搖,南方革命黨起義風起雲湧,內部又是袁世凱的北洋勢力在逼宮。隆裕手忙腳亂,先是讓載灃“回家休息”,把權力交給袁世凱,結果就麵臨是否終結清王朝的問題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親手終結了中國的王朝政治。這讓隆裕永遠刻在了史冊之中。

埋葬王朝的壓力讓原本脆弱的隆裕難以承受。她起居無常、飲食無節,常常在宮中沒有目的地行走,餓了就隨便吃點東西。退位的第二年(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隆裕就病逝了,享年45歲。隆裕死後,倍極哀榮。民國政府隆重召開了全國國民哀悼會,參議院參議長吳景濂主祭,並恭讀祭文,盛讚隆裕太後的遜位之德,以“堯舜禪讓”之心讚同“共和之美”。

其實“共和之美”與隆裕何幹?她隻是一個大動蕩大變革時代一個不幸福的皇後而已。

隆裕曾經對弟弟德錫談了很多,其中有自我評價的內容:“從進入這個皇宮起,我的心就一天也沒踏實過。說實話,我沒進宮之前,就對皇宮沒什麼興趣。我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在皇宮裏,恰恰是什麼事情都會有人給你下絆子。我以前就聽說過老太後怎麼在宮裏與陷害她的人作鬥爭,在這些方麵,老太後是個聰明人,所以她成功了。

別看後宮這些人舉止端莊,可私底下心眼兒很壞,這一點我是知道的。我想以我這樣的性格,如果皇上喜歡,我可以生活得舒心一點;如果皇上不喜歡,那就是我的命不好了。我知道,很多人質疑我的長相,可我當年也不輸給其他人。隻是這種在夾縫裏生存的日子實在難熬,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非常難過的。很多人都說皇上喜歡恪順皇妃,不喜歡我。也的確,入宮的時候,還是珍嬪恪順年紀小,才13歲,而皇上也隻有17歲。都是小孩兒的心性,能玩在一起也不足為奇。在宮裏,我的歲數最大,所以我要舉止得體,不能跟著珍嬪亂瘋亂玩,這對於我來說是最基本的。珍嬪可以穿男裝逗皇上高興,而如果我穿上男裝跟皇上一起玩樂,這個皇宮成了什麼?好歹我有這個位置,所以要有自己的尊嚴,這也是皇上不太喜歡我的主要原因吧。”

從鹹豐和慈禧時代開始,經同治和阿魯特皇後,再到光緒和隆裕,家庭生活都遠遠談不上幸福。看似無比尊貴的皇室,往往得不到幸福的家庭生活,這可能算是皇室的一大“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