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珍妃井——晚清亂局和光緒皇帝的情感悲劇(4)(1 / 2)

光緒和慈禧的病案和《起居注》保留了下來,大臣們的宮中日記等資料也留下來很多,通過對它們的解讀,一個基本事實是:慈禧太後病重之後,一直“病病懨懨”了十年的光緒皇帝的病情急劇惡化。

一些名醫本以為入京為皇帝看病是名利雙收的好事,來京後紛紛發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感慨,有人暗示“此中情形複雜”。在光緒生命的最後十幾天中,瀛台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是後人猜測的一大疑團。近年來,清史專家利用現代科技檢測了光緒皇帝的遺骨和毛發,證明光緒皇帝是被砒霜毒死的。光緒被毒殺的基本事實清楚了,但凶手是誰呢?沒有確切的結論。

如果是慈禧指使毒死的光緒,那麼這簡直是一場家庭人倫慘劇。

曾經伺候慈禧的宮廷女官德齡回憶說,光緒在瀛台的時候一直堅持學習外語,關注國內外時事。德齡離開清宮前,光緒私下告訴她“有意振興中國”。可惜,光緒皇帝沒有等來這樣的機會。

光緒和“親爸爸”慈禧一起走入了陵墓,隆裕皇後還得繼續過著枯燥苦悶的宮廷生活。

在許多曆史書中,隆裕的形象負麵為主。而在隆裕的弟弟德錫眼中,姐姐是一個溫良恭儉讓、與世無爭的好脾氣的人:“事實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隆裕雖然長相不如珍妃,但是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麼壞。她在家時就對我們弟妹們很好,她很和善,樣子有點憂鬱,一點傲慢的意思都沒有。後來進了宮,她就更加憂鬱了。但是她還是對人很和善,別人覲見時向她問候或者致意,她總是以禮相待,從不多說一句話。老太後和光緒接見其他人時,隆裕也總是陪伴在場,但她坐的位置卻與他們有一點距離。有時候她從外麵走進老太後和光緒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後麵一個不顯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這個時候有人會給她讓出位置來,但她還是不願意在更多人麵前說話。她總是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隆裕總是孤獨地在侍女的陪伴下漫無目的地散步,她臉上常常帶著和藹安詳的表情,她總是怕打擾別人,也從不插手任何事情。到了冬天,她也是在身邊宮女的陪伴下寫寫書法,或者做點其他事情。就是這麼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在死後人們還對她妄加指責,把老太後與珍妃的矛盾說成是她挑撥的,這是不對的。”(《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後》)

德齡也對隆裕的印象很好:“皇後總是話不多,每天早上她都是第一個到太後寢宮問安,並告訴我們怎麼討太後歡心。一次太後早晨起來發脾氣,她告訴我說隻有我才能讓太後情緒好起來,因為太後最喜歡我了。我們吃完飯後到皇後那裏去,她總是問我們吃好了嗎?並且,會時常賞賜我們一些小東西。”

好脾氣的隆裕的悲慘命運,肇因於慈禧“賜予”的婚姻。慈禧讓她走入了深宮大院,以為能給她帶來幸福,卻事與願違。光緒不喜歡隆裕,隨著不斷遭遇打擊和挫折,他對皇後的態度也日漸惡劣。後期,隆裕和光緒過著事實分居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交流。

光緒被囚禁瀛台的時候,隆裕在瀛台陪伴著丈夫。皇帝和皇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長時間相處在一起。當時光緒的情緒很糟糕,夫妻倆當天晚上就打了一架。隆裕就搬到了另外的一間房子去住。“但隆裕想撫慰光緒心情的想法並沒有變,在陪伴光緒的這段時間裏,隆裕盡量不去想皇宮裏發生的事情,仿佛除了瀛台,外邊的任何紛爭都與自己沒有關係。每天早上,隆裕照例要去問候光緒,並且陪著光緒一起吃早飯。剩下的時間,隆裕讓手下的太監們給她帶來小蠶蛹,開始自己動手養蠶。看著蠶從孵化開始,一直到吃桑葉、結蠶架,然後繅絲,隆裕日子倒也過得順暢。同時也離開了紛爭,隆裕的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