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缺乏穩定客戶,阻礙業績遞增(8)(1 / 1)

這位營銷人員無疑是很有頭腦的,他明白不同的顧客會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時期的顧客也會有不同的需求。如果你提供的產品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或者說顧客根本就不需要你的產品,那麼,在這樣的顧客身上多下多少功夫也是枉然。所以說,你要區別對待不同顧客,就要先明確顧客不同的需求。

當然,區別對待客戶不是說看到那些成交幾率特別低的客戶就冷眼相待,不予接待。所謂的區別對待,就是要讓營銷人員在展開工作之前,應該先從以下幾個方麵分析一下客戶,然後再做出相應的對策。

首先是你的產品是否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你認為顧客的需求是自己可以提供的,那麼這樣的顧客就屬於“十分可能成交的顧客”,營銷人員當然要花大功夫在他們的身上了。如果你認為你所提供的產品可以滿足客戶的急需,那麼你隻需要抓住適當的機會,基本上就離成功不遠了。如果你的客戶對你所提供的產品是一種“有了不嫌多,沒了不嫌少”的態度,那麼你如果想和這個客戶達成交易的話,就必須施展出渾身解數了。如果客戶根本就沒有需求,那麼營銷人員也最好是選擇他家吧,因為很少有人會買一件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除非你是精力過旺,否則還是不要在他身上多下工夫了。

其次是客戶是否有經濟能力。潛在客戶是否有支付能力,也就是是否有錢,如果顧客沒有經濟能力,沒有錢購買,那麼營銷員的努力就沒有意義。如果一個客戶本來手頭不寬裕,但營銷人員還是一個勁兒給人家介紹十分昂貴的物品,那麼即不可能達成交易,甚至還會讓客戶難堪。

再次是了解潛在客戶的文化水平。正規大學或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人都喜歡別人知道他的學曆,自學成才的人都會為自己未經正規學府培養也能成就事業或謀得要職而感到自豪。如果潛在客戶和你所受的教育相同,一條有用的共同紐帶往往就會在此之間形成。了解文化水平最為關鍵的目的還是在於區別客戶,因為在很大程度上,文化水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購買喜好。

最後,要區別顧客購買動機的不同。有些顧客講究“實惠”,還有追求“奇特”的,還有出於“炫耀”、“鬥勝”的。如果你根據這些不同的購買心理加以區別,那麼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好處。

醫生看病要講究“對症下藥”,而病人看病也要先找對科室,找對大夫。如果一個人頭痛卻掛了肛腸科的號,明明是消化不良卻買了“腳氣靈”,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作為營銷人員也一樣,沒能合理地給顧客分類,就進行盲目營銷,沒有找到顧客的問題就亂提解決方案,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所有高明的營銷人員,需要先找到顧客的類別,然後“對症下藥”。

錯誤?31

不為客戶著想,失去客戶的信任

創造業績、追求經濟效益是營銷人員的工作使命。但是,有些營銷人員隻注重創造利益,完全不為客戶著想,甚至對顧客所麵臨的困難視而不見,絲毫不理會對方的感受,一心隻想著讓顧客接受自己的產品。其實,這樣並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目的,往往會因為單純地追求業績而丟失了客戶。

許多營銷人員總喜歡說“客戶就是上帝”,但是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是在用心去對待“上帝”,是否能做到想“上帝”之所想?有些營銷人員,他們無論是營銷技巧還是敬業程度,都十分優秀,但是他們就是不能取得良好的營銷業績,這就是因為他們在營銷中多了一些功利心,少了一點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