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9�E我先問了一下,一個通宵的運行,播種機有沒有出現問題,得到沒有問題的回答之後,我便讓他們繼續監測。
我則是走到胡誌兵的辦公桌邊上,同他討論收割機的設計細節。
他是機械工程師,在控製程序的編寫上,專業度不夠,隻是有個基礎而已。
我同他討論機械運動角度、力度、還有速度,收割機的哪一個功能需要編寫大概是什麼樣的程序,能夠讓他這個設計達到最完美的程度,又或者是讓他知道,怎麼設計,能讓他想要達到的這個功能,更容易編寫完美的控製程序。
一台大型機器的設計,涉及到的方麵非常的廣,有我在旁邊以程序工程師的角度,參與到他的設計當中,常常有種讓他豁然開朗的感覺。
有些地方,他想設計得更加大膽一點,但是據他所知道的,要是那樣設計的話,似乎編寫不出控製的程序來。
如今,有我在這裏,根據我更專業的知識,對他的一些大膽的設計細節,作出判斷,他就更加放得開手腳。
接下來的幾天,我都和胡誌兵混在一起,研究他的收割機的設計圖。
胡誌兵這個機械工程師,絕對是因為熱愛,才投身於這一行業的,百分百的行業翹楚。
之前,他設計出來的一些小型,或者改良一些簡單的農用機械,已經在三重機械生產銷售了,有一些,還賣出不俗的成績。
然而,大型的農用機械產品,他之前雖是有設計過,卻因為各方麵的製約,還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畫完圖紙之後,他心懷忐忑的看著我。
“這個設計,真能實現嗎?”
我嗬嗬一笑,“就照我的專業來看,這款收割機,控製係統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成功的機率非常高。”
“胡大哥,給自己一點信心,給我一點信心。”
“準確的答案,我爭取在年後給你!”
我沒有拿走胡誌兵的原稿,而是用手機認真的拍了十幾張清晰照片,回到酒店之後,轉移到電腦上,重頭到尾認真看一遍,發到吳錦林的郵箱。
然後,我給吳錦林打一個電話過去。
吳錦林接通電話後,我跟他作了一次簡短的彙報。
隻是,我還沒有將新型播種機的情況說完,吳錦林就打斷了我。
“播種機是普通的農用機械,並不算得上是多高端的技術,我相信你能搞定,這些方麵,就不用浪費時間跟我說了。”
“說說別的,比如,三重機械的管理如何,運行模式需不需要改變,人才的使用,是不是到位?”
我想了一下,因為我知道,三重機械是吳錦林的了,我又是他的代表,全權代表吳錦林,所以,我對三重機械的各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還有各個部門的運作效率,都重新的作了一次更深入的調查。
對於吳錦林的問題,我是作了準備的。
本來打算回到京都大學之後,再當麵跟吳錦林說,三重機械存在的弊端。
三重機械在規章製度上,做得非常的好,唯一的弊端,就是用人唯親。
幾乎所有部門,主要的負責人,都是林家的人,或者同林家沾親帶故的人。
林東是老一輩的人,老一輩的人,可能會更重視親情,而且,據說,三重機械在創業之初,是林東的三姑六婆湊錢給他的,他懂得感恩,成功之後,將大多數的親戚安排到公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