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折舊率=1-4%20×100%=4.8%
月折舊率=4.8%÷12=0.4%
月折舊率=300000×0.4%=1200(元)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按預計完成工作總量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方法。
計算公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預計淨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淨殘值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工作量法一般適用於價值較高的大型機器設備及運輸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這些固定資產的各月工作量一般不很均衡,采用此種方法計提折舊會使各月成本費用負擔比較合理。
【例2-5】企業運輸汽車一輛,原值為40萬元,預計淨殘值為1.6萬元,預計行使總裏程為96萬千米。某月該汽車行使8000千米。該汽車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計算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400000-16000960000=0.4(元/千米)
該固定資產折舊額=8000×0.4=3200(元)
(3)雙倍餘額遞減法。
雙倍餘額遞減法是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麵價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淨殘值的情況下計算的。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年折舊額=該年年初固定資產賬麵淨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由於采用雙倍餘額遞減法在確定固定資產折舊率時,不考慮固定資產的淨殘值因素,因此在連續計算各年折舊額時,如果發現使用雙倍餘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小於采用直線法計算的折舊額時,就應該改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為了操作方便,采用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麵淨值扣除預計淨殘值後的餘額平均攤銷。
【例2-6】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值為2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淨殘值為3200元,采用雙倍餘額遞減法計算各年的折舊額。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各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遞減的年折舊率是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作為分子,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作為分母的一個分數。
年限總和法的折舊率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或者: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率=(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淨殘值)×年折舊率
比如一項固定資產可用6年,第一年時,還可用6年,於是:
年折舊率=6÷(6+5+4+3+2+1)×100%=6÷21×100%=28.57%
第二年時,還可用5年,於是:
年折舊率=5÷(6+5+4+3+2+1)×100%=23.8%
以後各年依次類推。
月折舊率等於年折舊率除以12了。月折舊額計算公式就是: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淨殘值)×月折舊率
【例2-7】以上述雙倍餘額遞減法資料為例,假定預計淨殘值為2000元,其他條件不變。采用年數總和法計算各年折舊額。
78.怎樣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減值是指企業的固定資產發生損壞、技術陳舊或其他經濟原因,導致其可回收金額低於賬麵價值。
對於已經發生的資產價值的減值如果不予以確認,必然導致虛誇資產的價值,虛盈實虧,這既不符合真實性原則,也有悖於穩健原則。因此,對那些雖然實物仍然存在,但已經沒有經濟價值、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固定資產,必須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企業的固定資產可按固定資產的賬麵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按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麵價值的差額計提減值準備。對於可收回金額須以相關技術、管理等部門的專業人員提供的內部或外部獨立鑒定報告,作為判斷依據。
企業固定資產發生減值時計提的減值準備,應通過“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核算。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可以單獨設置“油氣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比照“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進行處理。
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建造物,可以單獨設置“投資性房產減值準備”科目,比照“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進行核算。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確定固定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
處置固定資產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79.清理固定資產如何核算?
企業因出售、報廢和毀損、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原因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價值以及在清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清理費用和清理收入等,應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被清理的固定資產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固定資產清理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因出售、轉讓、報廢和毀損、對外投資、融資租賃、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處置固定資產,按該項固定資產賬麵淨額,借記本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借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其賬麵餘額,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2)清理過程中發生的其他費用以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等科目;收回出售固定資產的價款、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等,借記“銀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貸記本科目;應由保險公司或過失人賠償的損失,借記“其他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3)固定資產清理完成後,本科目的借方餘額,屬於籌建期間的,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屬於生產經營期間由於自然災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屬於生產經營期間正常的處理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
固定資產清理完成後,本科目的貸方餘額,屬於籌建期間的,借記本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屬於生產經營期間的,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
本科目期末餘額,反映企業尚未清理完畢固定資產的價值以及清理淨損益(清理收入減去清理費用)。
80.什麼是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如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準:
[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2]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在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時,應當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證據支持。
81.怎樣設置無形資產科目?
企業持有的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應通過“無形資產”科目核算。其借方登記企業取得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企業因攤銷、出售等原因減少的無形資產實際成本;期末餘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已入賬無形資產攤餘價值。本科目應按無形資產類別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和持有並準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在“投資性房地產”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業應當按照無形資產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無形資產應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但不同途徑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實際成本的認定是不同的。
82.外購無形資產怎樣核算?
外購的無形資產,按應計入無形資產成本的金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購入無形資產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按所購無形資產購買價款的現值,借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金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
【例2-8】甲企業購入一項專利權,實際支付的價款為15萬元,款項已用銀行存款支付。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企業應做如下賬務處理: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
貸:銀行存款。
83.自行開發無形資產怎樣核算?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內部研究與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成本:
(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5)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科目。
84.如何攤銷無形資產?
由於無形資產的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因此,為取得無形資產而發生的支出屬於資本性支出,應該把這一支出在其有效的使用期限內攤入成本費用中。這一過程稱為無形資產的攤銷。
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
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采用直線法攤銷。
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應攤銷金額為其成本扣除預計殘值後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無形資產,還應扣除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殘值應當視為零,但下列情況除外:
(1)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該無形資產。
(2)可以根據活躍市場得到預計殘值信息,並且該市場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很可能存在。
企業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計提的累計攤銷,應通過“累計攤銷”科目核算。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土地使用權計提的累計攤銷,可以單獨設置“投資性地產累計攤銷”科目,比照本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按月計提無形資產攤銷,借記“管理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累計攤銷”科目。
85.怎樣核算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企業無形資產發生減值時計提的減值準備,應通過“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核算。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土地使用權計提的減值準備,可以單獨設置“投資性地產減值準備”科目,比照本科目進行核算。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確定無形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
處置無形資產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86.如何處置無形資產?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當將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麵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麵價值予以轉銷。
企業在判斷無形資產是否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應根據以下跡象加以判斷:
[1]該無形資產是否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該無形資產是否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且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比如,甲企業的某項無形資產的法定有效年限已過,且借以生產的產品沒有市常這種情況出現時,甲企業應立即轉銷該無形資產。
處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借記“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按其賬麵餘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
87.其他資產的範圍有哪些?
其他資產是指除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以外的各項資產,主要包括商譽、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訴訟中財產等。
88.怎樣核算商譽?
企業吸收合並中取得的商譽價值,通過“商譽”科目核算。商譽發生減值的,應在本科目設置“減值準備”明細科目進行核算,也可以單獨設置“商譽減值準備”進行核算。
企業應按企業合並準則確定的商譽價值,借記“商譽”科目等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確定商譽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商譽”科目(減值準備)。
“商譽”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商譽的價值。
89.如何核算長期待攤費用?
企業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負擔的分攤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項費用,應通過“長期待攤費用”核算。本科目應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長期待攤費用是公司已經花了錢但不能算到當期費用裏的那一部分支出,這些支出要在以後若幹年裏攤銷,它與待攤費用的區別就在於年限超過1年。為什麼花了錢不能算在費用裏呢?因為公司會計核算的配比原則要求在某一期的費用要與該期的收入相聯係,也就是說,同本期無關的費用應當分期攤銷。長期待攤費用就是這樣一些不能算在當期的費用。
企業發生的長期待攤費用,借記“長期待攤費用”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時,借記“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長期待攤費用”科目。
“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攤銷完畢的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餘價值。
90.怎樣核算遞延所得稅資產?
企業根據所得稅準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應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核算。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及稅款抵減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1)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所得稅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
本期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於其賬麵餘額的,應按其差額確認;本期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於其賬麵餘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非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中取得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於購買日根據所得稅準則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時調整商譽,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商譽”科目。
(2)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原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中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餘額。
91.怎樣核算待處理財產損溢?
企業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各種財產盤盈、盤虧和毀損的價值,包括盤盈存貨的價值,應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物資在運輸途中發生的非正常短缺與損耗,也通過本科目核算。盤盈固定資產的價值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應按盤盈、盤虧的資產種類和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待處理財產損溢的主要賬務處理:
(1)盤盈。
盤盈的現金、各種材料、庫存商品等,借記“庫存現金”、“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2)盤虧、毀損。
盤虧、毀損的各種材料、庫存商品等,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原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等科目。材料、庫存商品采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還應同時結轉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3)盤盈、盤虧、毀損的財產,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後處理時,按殘料價值,借記“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險賠償或過失人賠償,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按“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餘額,借記或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按其借方差額,屬於管理原因造成的,借記“管理費用”科目,屬於非正常損失的,借記“營業外支出——盤虧毀損損失”;按其貸方差額,貸記“管理費用”、“營業外收入——盤盈利得”科目。
企業的財產損溢,應查明原因,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處理後“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應無餘額。
92.如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企業通過投資取得的持有時間準備超過1年(不含1年)的各種股權性質的投資。
企業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通過“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被投資單位進行明細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應當分別“成本”、“損益調整”、“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進行明細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合並日按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麵價值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成本),按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應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並對價的賬麵價值,貸記或借記有關資產、負債科目,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如為借方差額,借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衝減的,應依次借記“盈餘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
非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購買日按企業合並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支付合並對價的賬麵價值,貸記或借記有關資產、負債科目,按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或借記“營業外支出”等科目。
企業合並成本中包含的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股利進行核算。
非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涉及以庫存商品等作為合並對價的,應按庫存商品的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並同時結轉相關的成本。
(2)以支付現金、非現金資產等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按根據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確定的初始投資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3)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轉換的處理。
企業根據長期股權投資準則將長期股權投資自成本法轉按權益法核算的,應按轉換時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作為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小於轉換時占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成本),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長期股權投資自權益法轉按成本法核算的,除構成企業合並的以外,應按中止采用權益法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作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
93.權益法下如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進行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應按其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成本),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按根據被投資單位實現的淨利潤或經調整的淨利潤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損益調整),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被投資單位發生虧損、分擔虧損份額超過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以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淨投資的長期權益賬麵價值為限繼續確認投資損失的,應借記“投資收益”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損益調整)科目。
被投資單位以後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企業計算應分得的部分,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損益調整)。收到被投資單位發放的股票股利,不進行賬務處理,但應在備查簿中登記。
(3)發生虧損的被投資單位以後實現淨利潤的,企業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如有未確認投資損失的,應先彌補未確認的投資損失,彌補損失後仍有餘額的,如原因按合同或協議約定確認了投資損失,同時作為預計負債的,應首先衝減預計負債的餘額,剩餘部分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損益調整),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4)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被投資單位除淨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持股比例變動的情況下,按照新的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與“長期股權投資”科目餘額之間的差額,應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94.成本法下如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應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中屬於本企業的部分,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屬於被投資單位在取得投資前實現淨利潤的分配額,應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成本)。
95.如何處置長期股權投資?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按其賬麵餘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貸記“應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處置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時,還應按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的比例結轉原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的金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96.如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時計提的減值準備,應通過“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被投資單位進行明細核算。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或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97.如何核算長期應收款?
企業融資租賃產生的應收款項和采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產生的應收款項,應通過“長期應收款”科目進行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承租人或購貨單位(接受勞務單位)等進行明細核算。
長期應收款的主要賬務處理:
(1)出租人融資租賃產生的應收租賃款,在租賃期開始日,應按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未擔保餘值,借記“未擔保餘值”科目,按最低租賃收款額和未擔保餘值的現值,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按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2)企業采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產生的長期應收款,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按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3)根據合同或協議每期收到承租人或購貨單位(接受勞務單位)償還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長期應收款”科目。
“長期應收款”科目的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長期應收款。
98.如何核算未實現融資收益?
企業應當分期計入租賃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實現融資收益,應通過“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未實現融資收益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未實現融資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1)出租人融資租賃產生的應收租賃款,在租賃期開始日,應按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未擔保餘值,借記“未擔保餘值”科目,按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及未擔保餘值的現值,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按應付或支付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2)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中產生的長期應收款,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應按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按銷售商品等應交納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3)按期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定租賃收入或利息收入,借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貸記“租賃收入”、“財務費用”等科目。
“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未實現融資收益的餘額。
99.持有至到期投資如何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下列非衍生金融資產不應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1]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2]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3]貸款和應收款項。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表明企業沒有明確意圖將金融資產投資持有至到期:
[1]持有該金融資產的期限不確定。
[2]發生市場利率變化、流動性需要變化、替代投資機會及其投資收益率變化、融資來源和條件變化、外彙風險變化等情況時,將出售該金融資產。但是,無法控製、預期不會重複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項引起的金融資產出售除外。
[3]該金融資產的發行方可以按照明顯低於其攤餘成本的金額清償。
[4]其他表明企業沒有明確意圖將該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的情況。
企業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價值,應通過“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類別和品種,分別“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等進行明細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應按其公允價值(不含支付的價款中所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與交易費用之和,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成本),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借記“應收利息”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利息調整)。
(2)未發生減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如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應於資產負債表日按票麵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借記“應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資攤餘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利息調整)。
未發生減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如為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應於資產負債表日按票麵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應計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資攤餘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利息調整)。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應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還本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期間支付的利息,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應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按其賬麵餘額,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餘成本。
100.如何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
準備?
企業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時計提的減值準備,應通過“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資類別和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確定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
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價值以後又得以恢複,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複增加的金額,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