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張學良:美人多嬌君多情(1)(1 / 3)

貌柔心壯美英雄

許多大人物,一生經曆堪稱傳奇,而這個男人,他是傳奇中的傳奇。

說起“民國四公子”,他的名字他的故事必要談到;再說起“民國四大美男”,也還是要談到他,尤其是這“美男”之稱,更為引人翹目翹心。美女和美男,素來使人頗存遐想,美男的誘力又遠遠勝於美女——男人從來是以充滿硬金屬氣息的勇和強而稱道,當遇上柔軟迷媚的“美”字,由不得人不遐想;若恰好那人又稱得英雄,更叫人好奇了,這貌柔心壯的美英雄,當是怎樣一人?

他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真是36歲。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亦即是說,他隻用15年,就完成了許多人窮盡一生都未必能夠取得的青史留名。你說,他是不是個傳奇?

如此轟轟烈烈一個男人,他的故事裏怎少得了笑靨如花千嬌百媚的女人?他到底有多少個女人?晚年時候,他回憶說:“我有11個女朋友,情婦。我的情婦算一算有11個。”11個?或許這11個隻是給他印象最深的女子,還有一些或許早已麵目模糊在時光長河裏,再也記不起。他說自己“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又說“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

其實,對於女人,他很少主動追求,大多是女人追求他。他生性風流,但有情有義,他的那些“女朋友”,多是一番往來後各奔東西,沒誰對他存有怨言,她們愛他,往往甚於愛惜自己。他就是有這種魅力。

他是張學良。

後人說起他的女人們,最常提及這三個名字:於鳳至、穀瑞玉、趙四小姐趙一荻。她們都和他先後有婚約。

且沿著歲月的河,一個個來說。

夫如箭,妻如弓

張學良的原配是於鳳至。於鳳至和張學良,他們是奉父母之命成婚。那時候,男婚女嫁多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大過天,父母看中的兒媳婦或姑爺,兒女不得有二話,等著成親就是。

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尚未發跡之時,和於鳳至的父親於文鬥已有不錯的交情。一個偶然的機會,張作霖得知算命先生為於鳳至卜卦,“福祿深厚,乃是鳳命”,他想,這個“鳳命”姑娘配上他的“將門虎子”張學良,當是難得的好姻緣,婚後一定大吉大利大福大貴。張作霖又拿了於鳳至的八字,回去另請算命先生來看張學良和於鳳至八字是否相合。算命先生說,這二人成親,是天造地設的良緣。於是,這門親事就定下了。

對於這親事,張學良一開始是持反對態度的。他想不通,偌大的奉天有那麼多好姑娘,父親為何偏偏中意一個生於鄉間的“鄉野村姑”;再則,他是受新式教育成長,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植根他心,故而他對婚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分反感。

張作霖鐵了心要於鳳至做兒媳婦,就和張學良說:“你的正室原配非聽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舊式婚姻,你和於家女兒成親後,就叫你媳婦跟著你媽好了。你在外麵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張學良還能怎樣?他隻得答應。

其實,於鳳至生得一點都不醜,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曾盛讚於鳳至“長得很美”,“她生就一張很古典的臉,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後荷塘裏盛開的蓮”。況且,於鳳至天資聰穎,修養、才思過人,能填詩對句,又善鑒賞名畫,洮昌道尹譽她為“僻壤奇伶”,並送鐫此四字的橫匾高懸門楣。

據說,在張作霖的好友、奉係軍閥的主要頭目之一、綽號“吳大舌頭”吳俊升的巧妙安排下,婚前,張學良以畫店掌櫃的身份見了於鳳至。他要看看他的未婚妻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姑娘。

一見麵,於鳳至的美貌吸引了張學良。沒錯,男人都是視覺動物,在愛上女人的靈魂之前,男人先愛女人的臉。張學良見於鳳至容顏如此美好,便又拿出古人名字名畫給於鳳至看。她評頭論足說得頭頭是道,這等不俗的才識,連張學良都自愧弗如。如此這般,還要反對婚事嗎?當然不。張學良賦詞《臨江仙》一首,抒情達意:“古鎮相親結奇緣,秋波一轉銷魂。千花百卉不是春。厭倦粉黛群,無意覓佳人。芳幽蘭挺獨一枝,見麵方是真。平生難得一知音。願從今日始,與姊結秦晉。”

1916年,張學良和於鳳至在奉天舉行了結婚大典。少帥結婚,新娘的父親又是富商巨賈,婚禮之隆重可想而知,無須贅言。

這一年,張學良15歲,於鳳至19歲。妻年長於夫,所以張學良在婚後稱於鳳至為大姐。於鳳至待張學良也的確既是妻子又是大姐。作為妻子,她溫良恭順,典型的中國傳統婦女形象:丈夫生性多情,在外拈花惹草,她不哭不鬧,也不曾以疾言厲色責怪他,隻默默地把苦澀埋進心底。作為大姐,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他衣食起居,噓寒問暖,毫無怨言。

男人都巴不得有這樣寬容大度的妻子。娶得這樣的妻子,張學良想必也心滿意足。

從張學良和於鳳至留下來的老照片合影可以看出,二人的確有過十分甜蜜的歲月:她穿著貂皮大衣和他十指緊扣,行走在街頭;每有重要宴會,他的身邊都有她相伴;他們一起打高爾夫球,男的英姿勃發,女的清秀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