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曹錕:請佳人多多賜福(1)(1 / 3)

曹三傻子的好老婆

這個人出身單薄。生於寒微的人何其多,有些人生於寒微死於寒微,有些人生於寒微後來聞達。這個人後來顯達了,不過,他的顯達卻來得古怪。他是曹錕。

曹錕的父親是個貧窮的造船工,在天津大沽一個船行經年累月造木船。家中雖無太多錢,但曹父還是堅持要他的孩子個個都去私塾讀書。或許不能供孩子讀太久,或許孩子書讀得不好,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盡可能多識得幾個字。他真是個家貧心不貧的父親。可惜,曹錕不是讀書的料,混了幾年私塾就不肯再去了。

富家子弟,從學校出來,眼前往往擺著千萬條路,隨便怎樣去走都是花團錦簇。窮人家的孩子,不讀書了,那麼,好吧,請把自己扔到生活場裏,去跑江湖,去混社會,去汗流浹背辛辛苦苦賺錢,僅此一條路,由不得你遊手好閑,更無資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曹父要曹錕隨他去造木船,曹錕不去,造船工沒日沒夜刨來鑿去也不過就那麼一點酬金,吃粗茶淡飯都還覺得奢侈。曹父又讓曹錕去學農活,曹錕也不去,做農夫他也不認為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收獲的穀糧卻裝不進自己的糧倉,到頭來不過是破衣破衫借吃借穿,甚至無處可借。

這也不幹那也不幹,莫非曹錕心中有自己的打算?

曹錕要去集上販布掙錢。千萬樁生意裏曹錕為何偏偏選了賣布?曹錕認為,人活著就要穿衣,哪怕是入土為安,入土前也還是要穿衣裳,做衣裳用布,世間那麼多人,得需要多少布呀。他就去賣布。

那時候,走街串巷賣布的人大多推一輛手推車,布在車上,沿街叫賣。曹家貧寒,買不起手推車,曹錕便把布匹搭在肩上,四處叫賣。曹錕財運還不錯,每趟出門多少都能賺一點回來,這對於一個小小少年來說,真不簡單。

不過,曹錕性情豪爽,愛交朋友,男孩子聚在一起,好酒貪杯真是難免。曹錕能賺錢,他也為此深感驕傲,所以和朋友一起吃飯,每每都搶著結賬。有時候喝醉了,踉踉蹌蹌撐不到家,就臥倒在路上,頑童見了,趁機翻他的口袋,有多少銀錢就拿走多少。曹錕酒醒了,見錢沒了,並不生氣,隻是一笑了之。按常情,丟了錢,應該暴跳如雷罵罵咧咧四處追問才是,曹錕竟然還能笑得出來,仿若沒事人一般,人們以為奇怪,便為這個在家中排行老三的怪少年取了個綽號:曹三傻子。

曹父也認為兒子曹錕是個傻家夥。他真擔心這個傻家夥。思來想去,不如早早為兒子娶妻,娶個賢惠勤勞的姑娘來照顧這個不成器的家夥。西大沽有戶姓鄭的人家,他家的女兒長曹錕兩歲,曹父覺得好,長兩歲肯定長不少見識呢,正好管管不懂事的曹錕,於是托人前去說媒。

鄭家對曹錕倒還滿意,隻是,曹錕見那姑娘相貌平平,心中有所不滿,但又想想自己的家境,長長地歎口氣,沒法子再挑剔了。窮家漢子,娶個醜老婆總好過娶不到老婆。

鄭氏過門後,果然是個善理事的。她為人通情達理,上敬公婆,下疼小叔小姑,家裏家外料理得井井有條。鄭氏對曹錕更是十分體貼,小兩口和和睦睦,很少口角。曹錕做的是布生意,身為女人,鄭氏自然懂布,就給曹錕出主意,什麼布好,什麼布最討女人喜歡,有銷路能賺錢。在鄭氏溫柔指點下,曹錕的生意更紅火了。

每次曹錕出門賣布,鄭氏送到院門外,千叮嚀萬囑咐,賣完布就早點歸家,不要喝酒,即使朋友勸飲也要控製酒量,莫要喝得酩酊大醉。有時曹錕晚歸,鄭氏不放心,便去半路上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