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雨雨不離不棄
相貌雍容富貴,慈善親民,綽號為“黎菩薩”的黎元洪,和袁世凱頗有相同之處。他們都是充滿矛盾和爭議的人物,都曾出任過中華民國大總統。不同的是,袁世凱十分霸道,是名副其實的一代梟雄,還曾試圖恢複帝製,做過83天的皇帝;黎元洪雖曾兩次出任大總統,三任副總統,然而卻位尊而權不重,名高而實不符,人不微而言輕。
黎元洪和袁世凱還有一點不同:袁世凱有一妻九妾,黎元洪就“遜色”一些了,隻有一妻兩妾。
原配吳敬君,原是黎家的童養媳。
黎元洪是湖北黃陂人,吳敬君是湖北漢陽人,兩家相距倒也不遠。黎元洪13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生命岌岌可危。黎元洪的父親黎朝相依照巫婆的吩咐,找個女娃和兒子訂婚,衝喜。就這樣,黃陂的黎元洪和漢陽的吳敬君,定了親。也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和吳敬君訂婚後,黎元洪的病竟奇跡般地好轉了。
1883年,黎元洪考進天津北洋水師學堂。次年2月,在黎父的安排下,黎元洪和吳敬君成親。這一年,黎元洪19歲,吳敬君13歲。黎父為何急著要兒子和尚且年幼的兒媳成親呢?那時黎父已到知天命之年,結發之妻已去世,妾室又無所生,基於傳宗接代的觀念,黎父想早點抱孫子,就安排正在家過寒假的黎元洪和吳敬君,依著舊俗圓房。
這邊喜事正濃,那邊悲事發生。黎元洪和吳敬君剛圓房不久,黎父去世了。
父親的去世使黎家頓時陷入困境。黎元洪在學堂裏不得不節衣縮食,吳敬君則以女工針織補貼家用,小夫妻二人相依為命。患難之中的感情,往往是最濃厚最堅固的。這一時期的清貧生活,對黎元洪夫婦以後的生活作風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轉眼結婚數年,吳敬君仍未生育,黎元洪著急了。可是,黎元洪從北洋水師學堂畢業後,被編入北洋水師,時常在海上風裏來雨裏去的,夫妻二人自是聚少離多。婚後最長的一段相聚,是1891年5月間,黎元洪因隨艦參加校閱而回家小住了一些時日。小兩口卿卿我我好不歡悅。然而,吳敬君仍未能懷孕。黎元洪的繼母也不由得著急起來,先後安排吳敬君到上海和南洋去和黎元洪小住幾天。那時,他們的生活隻有一個目標,早日生兒育女,為黎家傳宗接代。
到底懷孕了,吳敬君產下一個男嬰,但男嬰未及命名,便夭折於搖籃中。黎元洪的傷心,並非三言兩語所能形容。吳敬君幾乎終日以淚洗麵。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黎元洪隨艦隊北援。坐艦被日艦擊沉,幸運的是,黎元洪投海遇救,也因此受到清政府青睞,隨後被兩江總督張之洞派往南京監修獅子山炮台。等到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黎元洪飛黃騰達的日子也來了,他被張之洞調任湖北護軍馬隊營幫帶。
夫貴妻榮,昔日的童養媳吳敬君,成為一位新軍將領的少奶奶。
1897年秋,吳敬君生下第二個孩子,但又早夭。吳敬君悲痛欲絕。黎元洪力加勸慰,吳敬君仍不能釋懷。思來想去,吳敬君認為,公公黎朝相和丈夫黎元洪都是軍人,平時殺生太多,因此導致連生兩個孩子都夭折。為了消災避難,吳敬君從此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吃齋念佛。
人在困苦無助之時,總得尋個支柱。信佛,就是吳敬君的精神支柱。
有道是心誠則靈。1901年6月16日,吳敬君又生一女,這就是他們的長女黎紹芬。黎元洪夫婦歡喜異常,對長女紹芬愛若掌上明珠。有了孩子,整個家就活了。吳敬君認為,女兒出生,健康成長,是她吃齋念佛感動了佛祖,於是,她更加虔誠地信佛。
這時,黎元洪的事業也如日中天。他在湖北,稱得是響當當的名人。男人有了權勢,有了錢財,很容易就應著一句俗話:男人有錢就變壞。黎元洪心底也開始嫌棄和他共患難的吳敬君,認為她土裏土氣,很有些帶不出廳堂的意思。
恰好,黎元洪的姑母見別人都是妻妾成群,唯獨自家的侄兒僅有一個妻子,她就花了三千銀元幫黎元洪買了一個姓陶的姑娘,充為妾房。
關於陶氏的史料,非常貧瘠。隻可得知,陶氏和吳敬君相處較為融洽,黎元洪待她也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