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愛她,但她來得比你早
一個男人一生應有幾個女人,才既不敗壞名聲又不枉度一生,豐富而圓滿?或許一個足夠,或許兩個、三個,甚或幾多個。女人呢,一生路過幾個男人,方可收取她想要的幸福?
男或女,短暫又漫長的一生,總有那麼一人是愛而不得的吧。並非男不願娶女不願嫁,隻是不能。彼此隔著一條長河,無法泅渡。
胡適和韋蓮司,終生隔著一條河,寬且長。誰能說他不愛她?而她愛他,毋庸置疑,為他,她終生未嫁。
韋蓮司不是胡適的第一個女人。他的第一個女人名叫江冬秀。
1904年,胡適13歲,去上海進新式學校讀書。臨行前,母親為他訂了一門婚事,姑娘名叫江冬秀,是安徽旌德縣江村人,生於望族世家,這一年,她14歲。後來,人們說民國史上有七大奇事,其一便是“胡適的小腳夫人”。這小腳夫人就是江冬秀。
婚事不曾經得胡適同意,是由胡家和江家的兩位老太太定下的。胡適是孝子,不違母命,他默認了。
到了上海,胡適接受新潮思想,對封建禮教和包辦婚姻有了進一步認識,心生厭惡,以筆為刀,撰寫文章,抨擊封建陋習,呼籲女性解放。有此見識,又如此討伐,胡適應悔婚並退婚吧?他沒有。他愛他的母親。母親給他一條路,他就全心去走。
1910年,胡適憑著優異成績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遠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求學。兒行千裏母擔憂。胡母擔憂的是,胡適在國外會否結識其他姑娘,棄了江冬秀。每次給胡適寫信,胡母必再三叮囑,男女交際尤須留心。胡適答應,但他也請母親轉告江冬秀,扯掉裹腳布,讀書識字。
那年月,有幾人有幸去國外留學呢?江家見未來女婿如此出色,亦是擔心遭遇退婚,為求個安穩,胡適所有要求江家一概應允。請了塾師教江冬秀讀書識字,江冬秀倒也用心,沒多久就能親自提筆給胡適寫信了。盡管遣詞用句常有不通,但她畢竟不需他人代勞就可和未來夫君紙上傾訴衷腸了。
葉綠葉黃,春秋輪轉,到了十七八歲年紀。母親多次寫信催促胡適,回國完婚。雖為孝子,但胡適回信說:“兒決不以兒女婚姻之私,而誤我學問之大。”他推托了。
其實,一個男人對婚事一推再推,原因無他,他不愛那個女人。若是愛,誰個不想著早日芙蓉帳裏睡鴛鴦,朝暮相隨,日夜相對?
人們往往愛的是這個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卻是另一人
誰會遇見誰,誰又愛上誰,誰能預料,誰可說得清?
23歲這年,胡適應邀參加一個婚禮派對。真巧,他遇見了韋蓮司。
韋蓮司全名艾迪絲?克利福德?韋蓮司,她是康奈爾大學教授亨利?韋蓮司的小女兒。
她是一個怎樣的姑娘呢?“人品高,學識富,極能思想,高潔幾近狂狷,讀書之多,見地之高,誠非尋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胡適在日記裏如此說,“餘所見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識力、魄力、熱誠於一身者,唯一人耳。”
這樣的姑娘,胡適一見傾心。
韋蓮司也很喜歡文質彬彬學識淵博的胡適。二人一見如故。
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
他們談天,說笑,不勝歡喜。
婚禮派對結束沒幾天,韋蓮司離開胡適就讀的康奈爾大學所在地伊薩卡,回了紐約,她在紐約讀書。這有什麼關係?他們可以寫信給對方。書信你來我往,天涯近若咫尺。
終是想著見麵。1915年1月,胡適前往紐約看望韋蓮司。關於這次相見,胡適日記記載:“下午,訪韋蓮司女士於其寓,縱談極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