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苦情女人(1 / 2)

外婆與外公的結合,遵從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後兩人也一直相敬如冰,夫妻之間從沒有過深切的交心,這就是一個悲劇的開始。

外公姓袁,家住長河鎮的鄰村,家裏三個兄弟,他是老三,兩位兄長是大娘所生,他母親是袁老爺的小妾。袁老爺是當地最大的地主,清朝末年又中過秀才,因為家裏生意,常去上海,見識的多了,想的自然比別人深遠。早在‘八年抗日’時期,他就看準了中國未來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道這個變化會顛覆多少人的命運,他為此不知愁白了多少頭發。終於他決定把自己的身家,壓在積極抗日的共產黨身上。

袁老爺當然也不是沒有準備退路,他把家裏最珍貴的古董、字畫,秘密的埋在了袁家祖墳(就算是以後‘特殊時期’炒家,也不會缺德的去挖人家祖墳吧,袁老爺真是高招啊),然後將家產分為十份,三兄弟各得一份,其餘的七份家產包括田地,全部捐給了紅軍做抗日的資本。其中三兄弟得的家產早已兌換成了保值的黃金,運用秘密渠道,存進了花旗銀行。袁老爺關照三兄弟,這些錢隻能到中國真正穩定之後才能取出,作為袁家複興的資本。而哪些被埋進祖墳的古董,直到袁老爺去世前,才親自囑托給了大兒子,那才是今後袁家真正立家的根本。袁老爺這番投資,之後,國家和黨都做了回報,被袁家後人津津樂道。

就這樣袁家散盡家財,並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袁老爺親自送兒子參加了紅軍。老頭子也是狡猾的很,知道跟日本人打,十有八九是回不來的,而抗戰結束,進入中國的內戰,兒子年紀也大了,學會了怎麼保護自己,在自己的安排下,存活的幾率會大許多。最主要的是,他看準了中國的將來是共產黨的天下,想要在未來占得一席之地,不有所付出,是得不到回報的。結果不負眾望,三個兒子都活著回來了,隻有老二的左手在戰場上受了傷,以後拿不起重物,不過也因此而得了一個少校軍銜,讓老爺子很是欣慰。

……

……

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袁家三個兒子,除了已有軍銜的二兒子仍為軍人,大兒子和三兒子都光榮退伍了。此時的大兒子已經二十九歲,二兒子已經二十七歲,三兒子也已二十五歲,老爺子這才急匆匆的給他們物色結婚人選。雖然老爺子思想較眼下的人都進步些,但晚清秀才的尊卑思想仍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並且,當時大夫人尚在人世。

最後,給大兒子娶的妻子,是已經沒落的錢塘書香世家的出生徐姓小姐。二兒子的妻子,是他在軍中長官的女兒;嶽父的軍銜比他高了三級為陸軍大校軍銜,並有消息說嶽父的軍銜不日又要升一級了,二兒子的前途有這樣的妻族幫襯著,就不用操心了。

輪到三兒子,老爺子的要求降低不少,希望這個庶出的兒子能夠一輩子無憂即可。因為大兒子頗得袁老爺看重,從小親自教養,又經曆解放戰爭的洗禮,未來袁家的興旺可以托付給他;二兒子現有軍職加身,又有嶽父輔助,前途不可限量;唯有這老三,從小不加管教,又在軍中與那群鄉村野夫廝混多年,出口粗野,完全沒有兩個哥哥的風度。所以老頭子為三兒子選的媳婦要求定位是,實實在在,能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即可,於是這個光榮的頭銜,落到了同樣二十五歲的周婉晴頭上。經過尋訪,袁老爺知道這位姓周的姑娘,自小獨立,贍養母親,敬愛兄長,撫育幼妹,雖容貌不是上佳,也無家世可言,但品性卻是非常難得的。就這樣三兄弟先後於四九年,這個新中國曆史上重要的一年,成家了。

早在捐獻家產時,袁老爺就把袁家大宅也給賣了,一家人搬到了祖墳邊上的一個小房子裏居住。現在三個兒子都成家了,原來的小房子自是住不下的,更何況袁老爺早已將家產分給了他們。成家後的三兄弟都自立了門戶,大兒子仍住家中,贍養父母,以後繼承家業;二兒子與妻子住進了嶽父安排的地方,因為妻子是獨生女,離嶽父近些,將來也好為他安排前程;三兒子退伍後被安排進了長河鎮的鄉政府工作,所以就住進了妻子買的房子裏。

日子一天天的過,第二年周婉晴生下一個九斤重的女兒,可惜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兩年後,他們又有了一對龍鳳胎。期間,大兒子家添了一個千金,二兒子家添了一個小子,如今三兒子家兒女雙全,老爺子也很是高興。

時間匆匆而過,1966年如期到來。中國曆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開始了,多少忠良才俊在這個時期隕落。起初,袁家為抗戰捐獻過家產,加之三個兒子又都是參加過解放戰爭的共產黨,並沒有受到攻訐。至1970年,整個國家都陷入了癱瘓,人民變得盲目而瘋狂。終於,袁家也被推了出來,成為批鬥的對象。袁老爺這個晚清秀才,七十五歲高齡的老人最先在批鬥台上倒下了;接著是三兄弟,老大和老三丟了飯碗,老二有老丈人的保護暫且停職在家。老三家的雙胞胎,也多少受到牽連,被周圍的孩子欺負不在話下。經常有孩子在他們麵前不屑的辱罵,“滿族走狗的孩子,地主資本家的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