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在汪偽內部四麵楚歌(1 / 2)

在沒有拉起76號的杆子之前,李士群在當時的社會舞台上隻是個小角色。陳公博、周佛海之類的大佬就不用說了,就是汪曼雲、唐惠民等人也認為李士群的分量不比自己重上多少。但“江山代有人才出”,李士群“白手起家”,憑借著一個由地痞流氓組成的特務班逐漸走入了汪偽漢奸集團的上層,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時也運也。

由“垃圾股”變成“績優股”之後,李士群這位“新貴”沒有處理好自己和汪偽漢奸集團其他主要漢奸之間的關係,恃權傲物,甚至挾日本人自重,與很多人都結下了梁子。如此“不檢點”的行為在其得勢時尚無大礙,最多不過是招致一些明爭暗鬥而已;可一旦遭遇勢衰,那些他曾經開罪過的人“私怨公仇”一起爆發,李士群就隻有粉身碎骨的份兒了。

在汪偽內部,與李士群結怨最深的當屬周佛海了。周佛海野心勃勃,總想取汪精衛而代之,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不斷在漢奸群裏拉攏同夥。李士群也曾經接到過周佛海遞來的橄欖枝,成為十二結義兄弟之一。但自從李士群拒絕了周安排他的“外戚”楊樹屏任警政部常務次長的要求之後,兩人義結金蘭的交情就出現了裂痕,而且越來越大。汪偽集團內部派係林立,既然不是同夥,那就是對手。此後周、李二人因爭權奪利而大小摩擦不斷,直到在“清鄉”地區因為推行“中儲券”的問題而引發了第一次正麵衝突。

李士群曾經為幫周佛海推行“中儲券”而充當打手,同樣是他,也因為“中儲券”和周佛海起了幹戈。周佛海控製的“偽中央儲備銀行”最初發行“中儲券”時,規定其與法幣的兌換率為一比一,之後很快改為了一比二。沒過多久,他又弄出了一個《禁止使用舊幣辦法》,宣布法幣作廢。李士群當時已經搞起了“清鄉”,搜刮了一大批錢財。他深感此事對自己不利,就當起了“炮手”,在他自己控製的報紙上對這一“政策”進行攻擊:“財政部的決定未經立法院討論,在法律上無效。決定下達前,又未與省政府打招呼,搞得下麵措手不及。現在清鄉地區還有老法幣四百萬未來得及調換成中儲券。如果按新兌率兌換,老百姓吃虧太大,對我們清鄉來說,聲譽太壞。所以,我們在清鄉地區將仍允許法幣流通。如要收回中儲券,必須照顧到老百姓的苦難,不能使他們吃虧,仍按一比一兌換。”

“李大炮”在公開的言論中總是把自己打扮成“為國為民”的樣子,其實他的主要目的在於防止資產蒸發,順便抓住小辮子出出周佛海的醜。起初雙方在這件事上爭持不下,但由於李士群“代表”的是“民意”,尤其是“清鄉”這個“示範區”的“民意”,周佛海不得不作出讓步。他給李士群送去了四百萬的“中儲券”,換回了四百萬的法幣。實際上,李士群還是按一比二的比率兌換的,白白賺了二百萬“中儲券”,讓周佛海恨之入骨。

周佛海本來就是沒事找三分的主兒,如今李士群投桃,他焉能不報之以李?不久以後,周佛海就以緊縮預算,節省開支的名義把警政部劃歸內政部,讓李士群丟了警政部長的位子。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周佛海先說服了影佐禎昭,然後讓影佐向汪精衛提出,讓日本人少花錢的事影佐當然樂意,所以就給汪精衛提出了要求。汪精衛一向唯日本主子之命是從,自然遵旨辦事,當即宣布撤銷警政部。

李士群平白無故丟了一個部長職位,氣得大罵周佛海。他深感頭上沒了這個部長的帽子,有一種被降級的感覺,就找到影佐和汪精衛哭求。影佐和汪精衛沒有辦法,商量來商量去,在“偽軍事委員會”的下麵設立了一個“調查統計部”,由李任部長,並把特工總部劃歸該部領導。至此,這件事才在表麵上平息了,但周、李兩人結怨已深,從此都處心積慮地想把對方搞掉。

周佛海和李士群這對“兄弟”變成了冤家。周佛海係的大將們自然同仇敵愾,將李士群視為異己。其中羅君強和熊劍東因為與李士群有過直接的利益衝突,仇李士群的情緒更為濃厚。

李士群和羅君強的直接矛盾起源於對偽財政部稅警團團長一職的爭奪,這個稅警團的設立其實還是李士群的主意。當時周佛海一人掌握著汪偽政權的財政、金融、警察和特務等大權,但和軍隊卻靠不上邊兒,想要“成事”還差一大截,心裏頗以為憾。李士群為了討好周佛海,給他獻了一條“妙計”,讓周佛海仿宋子文任財政部長時成立稅警團的先例,自己在上海搞出一個稅警團來,就等於有了自己直接控製的軍隊。周佛海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就到日本人那裏以接管上海租界為由,爭取到了三個師的正規軍隊編製。拿到“尚方寶劍”之後,周佛海就讓李士群負責籌備,並打算委任李士群做這個團長。這樣一來,就等於李士群也有了直接的軍隊勢力,他自然願意,因此十分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