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諜戰在黎明》一書,記述了開國領袖毛澤東第一次走出國門,我公安偵查機關在隱蔽戰線上同國民黨保密局進行殊死搏鬥的全過程。
毛澤東一生走出國門共有兩次,這兩次都是出訪當時的親密鄰邦蘇聯。第一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僅兩個月,即從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第二次是1957年的11月2日至21日。
毛澤東第一次走出國門,是在極其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極其混亂的國內環境下成行的。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在世界東方崛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實行政治上遏製,經濟上封鎖的政策,千方百計欲把這個屹立在世界東方的由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扼殺在搖籃之中。在國內,大陸大部分地區剛剛解放,有的地區還沒有解放,如新疆、西藏,還有山東的青島。對新政權不滿的反革命分子、國民黨散兵遊勇、特務、間諜分子以及刑事犯罪分子,他們不願失去過去的“天堂”,時時刻刻都想著“變天”,對新政權進行搗亂、破壞。更有甚者,被趕到台灣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不甘心自己的失敗,把反攻大陸當成既定目標,伺機進行瘋狂的反撲。他們不遺餘力地派遣特務,進行搜集情報和暗殺,爆破,給新生的革命政權帶來危害。對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安全構成很大的危害。
《諜戰在黎明》一書,以此為背景,反映了我公安偵查機關與國民黨保密局進行的驚心動魄的博弈與暗戰的事實。
在我從事北京市公安局黨史、公安史研究時,就很注重搜集偉人毛澤東第一次走出國門的這段曆史史料。1984年,我接觸到了“計兆祥萬能潛伏台”這一案例。萬能潛伏台台長計兆祥係國民黨保密局潛伏特務,整個台組就他一個人,集情報、譯電、收發於一身。他搜集了不少關於毛澤東訪蘇的情報,其中有向保密局報告毛澤東乘專列從北京出發的準確日期。北京市公安局偵查處在公安部的領導和支持下,打掉了這個“萬能潛伏台”,逮捕了計兆祥。當我把該案例的卷宗看完之後,深為北京公安機關從事隱蔽鬥爭前輩們那高超鬥爭藝術,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奮鬥精神所感動。於是我用了一周的時間,就計兆祥案例寫了個專題材料,題目為《永遠消失了的電波》。約有一萬字。寫好之後送到了時任公安部副部長並參與過該案偵破的李廣祥同誌手中。李廣祥副部長看後批示:“搜集的這個材料很好。”不久,以同樣的題目,刊登在北京市公安局內部期刊《公安史料》上。
後來,我在此材料的基礎上,寫了一篇題目為《保密局等待的第215次發報》紀實文學,刊登在北京市公安局的期刊《金盾》上。不久又被《法製日報》轉發連載。
2000年,北京電台交通台播發了“萬能潛伏台計兆祥”這個案例。後交通台在我寫的材料基礎上,由電台主持人扮演角色,在電台上演播了七幕名為《暗戰》的廣播劇。
近幾年,我發現了新的史料:毛澤東於1949年12月6日在北京出發之前,在北京和天津地界結合部處的鐵路旁,發現能使火車顛覆的爆炸物。時任公安部部長的羅瑞卿親自到現場調查了解此事。後爆破物被排除,沒有影響毛澤東專列的通行。這說明潛伏在北京的國民黨保密局特務沒有閑著,妄圖利用毛澤東出訪蘇聯這個機會進行爆破暗殺。因此,我寫了楊莊“爆炸物案”一節。
此外,根據其他史料顯示,毛澤東訪蘇回到沈陽後,小住幾日搞了些調查研究工作。國民黨保密局認為這又是一個機會,空投了保密局技術總隊的特務,同當地的反動組織勾結在一起,妄圖對毛澤東進行暗殺。然而與保密局特務的願望相反,在公安部領導和指揮下,遼寧公安機關廣大偵察員依靠群眾,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在北京,國民黨保密局下的氣力更大。他們製定了“DSS計劃”,派遣高級特務來大陸坐陣指揮,他們把“情報”與“行動”結合起來,網羅一些反動組織和土匪武裝,妄圖在首都北京對毛澤東的專列實施爆炸!然而,北京市公安局偵查處偵查員們,在北京市委和公安部的領導下,緊緊地依靠群眾,堅持“專門工作和群眾路線相結合”的方針,撤底地摧毀了敵人的陰謀計劃!
縱觀全局,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共計89天,可以說是情況複雜,險象叢生,充滿了懸疑,充滿了驚險。然而,毛澤東主席平安地回到了北京,這是我黨在隱蔽戰線上取得的又一偉大勝利,是共和國衛士們的豐功偉績!
基於此種考慮,我想把這一曆史史實記錄下來,以饗廣大讀者。
可以這麼說,書中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雲譎波詭,懸疑驚險,但是,這並非是我的筆下生花,是案件本身具有的曲折性、傳奇性所使然。
文學作品是寫人的,我力爭對書中各種人物性格進行刻畫,對人性進行剖析,想把書中的人物立體地呈現在讀者麵前。可惜我的筆太拙,寫得不好,敬請廣大讀者諒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