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蘇雖然視力在逐漸恢複,但離能看清東西還是有很大差距,所有輪廓在他眼裏都是模模糊糊的。日常生活勉勉強強能達到自理,前提是不動刀,不做飯。

顧麥去做模擬機教員的事,小王沒有再阻止,因為老王說,顧麥技術好,想回去,早晚都能回去。所以他隻希望,自己能快點兒好起來。

而且自從做了模擬機教員,顧麥有了更多可以陪王澄蘇的時間。

在這期間,小王又開始重新畫畫了。

和之前自己一個人在畫室裏偷偷畫不同,這一次,王澄蘇求助了顧麥。為了能完成外國策展人的邀約,新係列他決定跟顧麥一起完成。

顧麥握筆,他就握著顧麥的手,他讓顧麥不用什麼都順著他的手來,可以慢一點兒,可以停住,也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落筆,而他再通過顧麥手的力度,決定畫筆的走勢。

兩個人共用一支筆來完成一幅畫,是個很新鮮的過程。

每畫一幅之前,小王會跟顧麥講解,自己想畫的是什麼,想表達的是什麼,再開始動筆。

這個新係列叫《看》,代表著他這段最難熬,卻也活在愛裏的時光。

很多時候,我們拚命看,都看不到真相,王澄蘇用複雜的色彩,一層又一層,把畫布描繪的斑駁,就像是無數嘈雜的聲音混在一起,彙聚成吃人的漩渦,人們在其中浮沉。

自以為看見了,卻也迷失了。

而愛人的手,撥開繁雜的塵世,像神祇射入人心的一道光。

其實很多事,不必看,心會知道。

在顧麥的配合下,王澄蘇找回了眼睛受傷前的自信。這個係列創作的過程,也是他跟自己和解的過程,即便眼睛沒有恢複,在他的心底,他依然能看清,顧麥愛自己的樣子。

或許這樣就足夠了。

王澄蘇的新係列在法國頂級畫廊GP進行了首展。這對於一個新生代青年畫家是份不小的殊榮。名字掛在熱搜上,連續霸榜了好幾天。

人們評論說,王澄蘇的繪畫風格變了,不再像以前是後現代藝術派了,多了種印象派溫柔又朦朧的美感。

為此,時尚雜誌的高級編輯,跟他約了一篇專訪,讓王澄蘇特意談一談這個係列的轉變。

在這篇專訪中,小王簡單概括了自己眼睛受傷前後的心境變化。

“有一段時間,我真的很怕,眼睛會恢複不了,害怕自己變成一個連鉛筆都削不了的廢人,怕成為愛人的拖累。”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的眼睛也依然沒有恢複,我知道,可能,我的眼睛,再也沒有辦法恢複到原來的狀態了。”

“但是現在,我不怕了,因為我的愛人,給了我勇氣。”

“謝謝我的愛人,顧麥,謝謝你為我放棄天空,隻做我一個人的調色盤。”

***

顧麥看到這段專訪的時候,小王正枕著他的腿在沙發上睡覺。

沙發對於長手長腳的少年來說,顯得有些可憐,不過小王摟著他的腰睡得正香。

這段時間,他帶著小王去了很多國內外的眼科機構進行檢查治療,雖然他沒說,但敏銳如小王,又怎麼能不知道呢。

他的少年還那麼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