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哀帝靈前奪皇位(3)(1 / 1)

董賢無奈,隻得就在哀帝的靈位前交還大司馬印綬。王莽手捧大司馬大印,神采飛揚,當著靈位前的眾人,令王閎為長信太仆,侍奉太皇太後;令王去疾為中尉,統領京城禁衛軍;令王邑為衛尉,統領宮廷侍衛;令鄄豐為左將軍,總理喪事。

未央宮在王莽的部署下,有條不紊地按照太皇太後的懿旨,令王舜恭迎中山王箕子立為平帝,改元元始。太皇太後因年歲已高,多有不便,朝中一切政務,全由王莽獨斷專行。朝中一班文武大臣,忠心漢室的,敢怒而不敢言。見風使舵者如侍中劉歆、右將軍孫建、丕進城王尋、長樂少府平晏、司直陳崇、騎都尉崔發之流也統統拜倒膝下,唯命是從。就連丞相孔光,也隻得趨炎附勢,依著王莽。

董賢回到家中閉門謝客,躺在床上左思右想,越想心裏越不是個滋味:自己隻不過一個舍人,遇著哀帝嬖寵男色,遂使日登高位,官至極品,今哀帝已逝,王莽心狠手辣,必然要取自己的性命,不如自己早早了斷,留個追隨先帝的名聲。於是,便將這肺腑之言告於妻子,兩人抱頭痛哭一場,先後自殺斃命,魂魄渺渺追隨哀帝而去。

然而,疑心奸詐的王莽,哪能輕易相信,他懷疑董賢是詐死。即命王舜派人將董賢夫婦的棺木抬到獄中開棺驗屍,剝去衣飾,用草包裹,就地葬於獄中空閑之處,官賣家產,家族徒往合浦。大司馬府長史朱詡於心不忍,另買衣物棺槨收屍再葬,被王舜拿下當場刺死。一時間,在宮中掀起了誅殺董賢餘黨的風波。鄄豐進言道:“董賢雖除,但宮闈未清,不如一鼓作氣掃蕩幹淨,免致生亂。”

“此計甚好,待我奏明太皇太後,尋一個由頭,將兩個婦人給收拾了,也免得宮中生變。”王莽陰笑兩聲,起轎往長信宮去。進到宮中,王莽麵憂心慮地說:“侄兒日夜思量,寢食難安。趙太後飛燕迫令成帝許美人、才女曹宮自殺,連成帝許美人、曹宮所生二男也被處死了,殘滅繼嗣,應廢為庶人。傅後雖無大錯,其父傅晏擅權,朝綱日壞,也應受貶。”

太皇太後聞言,半晌不語,良久後,也心有所慮地點了點頭。王莽心領神會,辭別出宮,即刻派王舜前往二婦宮中宣太皇太後詔命:趙太後、傅皇後唯以自殺謝恩。從此以後,宮廷內外,滿朝上下,文武百官,唯王莽臉色行事,再無任何異議。

平帝年僅九歲登基,怎能親政,隻好由太皇太後臨朝,王莽位居首輔,所有軍政大權盡歸王莽一手處置。

元始元年正月,正逢王莽生日,王舜、鄄豐前來祝壽,酒後三人於密室詳談,王舜道:“兄權勢日重,但弟以為功德未著,必須設一良法,方可籠絡人心。”

王莽急不可待地懇求道:“兄正慮此事,寢食不安,請弟教我。”

“施恩布德,體恤庶民,封立皇族,仕養終生。”王舜似早已謀劃在胸樣的,脫口說出了這十六個字,讓王莽佩服得五體投地,起身連敬他三杯。王舜接著說道:“朝野上下必將交口稱頌,王兄功德無量。”

王莽聞聽,心中暗喜,翌日臨朝,請太皇太後恩準,賜封宣帝子孫三十六人為列侯,皇族因罪被廢許複屬籍,官吏年老致仕,仍給舊俸三成。種種恩惠,使得朝野上下交口稱頌,王莽聲望日高。

於是,附順王莽者拔擢,忤恨王賊者誅滅,委丞相孔光婿、奉車都尉鄄邯為侍中、鄄豐為少傅、王尋為廷尉、王舜為太保。一班舊臣爭相趨附,王莽便網羅王舜、王邑為心腹;鄄豐、鄄邯主擊斷;平晏領機事;劉歆典文章;孫建、崔發、陳崇為爪牙。

笑望著逐日壯大的勢力,王莽遂陰囑鄄豐聯絡群臣上書,稱頌自己德及四海,不遜周公,應加稱“安漢公”,增封食邑,太皇太後一概恩準。王莽心下竊喜,表麵卻假表固辭,托病不受。幾經周折,再經群臣請封為太傅、賜號“安漢公”,加封食邑二萬八千戶。王莽假仁假義地退掉封邑,隻接受“安漢公”的封號。自此,朝廷上下齊聲稱道:“安漢公德配天地。”

朝廷上下的呼聲,傳遍朝野內外,“安漢公”的名諱占據了大漢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