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種看法完全錯誤,那並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可供稱讚的美德,是一種超越“優越”與“權威”的體現,也是在社會上即將取得輝煌成就的前兆。”認錯”雖說是個簡單的行為,可是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卻比登山還要難。究其原因,是缺乏自我反省的勇氣,是內心的”自我權威”在作祟,其實,消滅這種過分的“自我優越”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隻要人們心中充滿愛,與人交際過程中給他人留足麵子,毀滅心中那多餘的衝動,就有可能衝破那層古怪的心理障礙。
當所有人都對你失去好感時,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是一個喜歡與人爭論的人,不要等到自己被眾人孤立起來時,才幡然醒悟,那時已經為時晚矣,陪伴你的也隻有孤獨寂寞了。
佛祖有雲:“恨不消恨,端賴愛止。”意思是告誡人們,與人爭吵並不可能消除誤會。隻有盡量讓自己去了解對方,在爭論中主動認輸,給別人留足麵子,才可以在人們當中重新樹立起“人氣兒”。
有人可能會說,聯合國中每天都在爭吵,由此看來,杜絕爭吵的道理似乎是錯誤的。我們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與聯合國相提並論,說出來可能會成為一個笑話。因為,我們個人屬於一個小個體而他們屬於一個大集團,與其相提並論,往往是荒謬而毫無意義的。
林肯曾經斥責一位和同事發生爭吵的青年軍官,他說:“任何決心有成就的人,是不會將時間耗費在私人爭執上的。爭執的後果是失去了自製,這不是你能承擔得起的。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多讓步一點;如果你是對的,就讓步少一點,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就算將其殺死,被它咬傷也不能治好。”的確,我們雖然不能改變爭論引起的不良後果,但是卻可以防微杜漸,避免與人發生過激的爭論。
怎樣才能避免爭論呢?這無疑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會“給他人留麵子”就等於辦事成功了一半。當與他人的意見產生分歧時,試著用這麼一種句式:“原來是這樣啊!你說的是正確的,我經常為此而出錯,不過幸好這次有你的提醒,我才不至於犯相同的錯誤。啊,依我看,這是最理想的結果。”將這些用語應用到與人交往時,別人在保留了麵子的同時還會對你感激不盡。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領教過與人爭吵的苦,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要想表現得比別人聰明,就不要刻意向對方顯示你的口才,也不要隨意踐踏他人尊嚴,在公共場合給別人留足麵子,要比自己死要麵子強百倍。要知道避免爭論,就能贏得好感。
第二章
寬容做事,寬容成事
處處寬容別人,絕不是軟弱,絕不是麵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在短暫的生命裏程中,學會寬容,意味著你的人生更加快樂。
寬容,不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來說,都是一種毋需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對贏得友誼,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對老人、對領導、對同事,都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
當然,寬容絕不是無原則的寬大無邊,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於社會基礎上的適度寬大,必須遵循法製和道德規範。對於絕大多數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寬恕和約束相結合的方法;而對那些蠻橫無理的屢教不改的人,則不應手軟。從這一意義上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乃是應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