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的源泉:能源科技 第一節(13)(1 / 1)

當溫度在200~300℃範圍內,則會在蒸餾塔下部流出另一種液體。這種液體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被稱為柴油。

繼續加溫,從300℃開始,就會在蒸餾塔底部流出一種沸點很高的液體來,這種液體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組成的,被稱為重油。因為重油的沸點很高,所以到400℃時也不蒸發,所以普通的加熱方法在它身上便不起作用了。因此科學家采用減壓加熱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等許多有用的東西。

用途廣泛的汽油

石油代替煤作燃料,是一次突破性的飛躍。

蒸汽機的出現標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崛起。煤作為它的燃料被當之無愧地授予“燃料皇後”的稱號。

1860年,法國發明家勒努瓦發明了內燃機,它是一種不同幹蒸汽機的新式動力機。它的燃料也由煤變成了油。

1876年,德國製成了第一台四衝程內燃機。1885年,內燃機又邁向了更高的台階,德國工程師克萊斯勒和卡爾?本茨將內燃機運用到了車子上,造出了一種新的交通工具--汽車。這種汽車一經問世,便擊敗了用蒸汽機帶動的蒸汽車。

不久後內燃機又被科學家運用到飛機上。由於這種使用內燃機的飛機的發動機帶有汽缸和活塞,活塞的運動帶動飛機的螺旋槳旋轉。因此這種飛機被稱為活塞式飛機。

這些內燃機“喝”的都是汽油。一輛解放牌汽車,每年喝掉的汽油大約有40噸。大約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石油便取代了煤的位置,成為動力的主要能源。到了70年代,石油的用量已上升到總能源的78%,而煤的用量卻下降到17%,僅1972年,西歐幾個國家就消耗了7億多噸石油。

汽油是石油中消耗量最大的一種。汽油有許多種型號,它們是用數字來標記的,如“85號”“70號”“66號”“56號”等。那麼這些標號代表什麼意思呢?

原來,汽油在發動機汽缸裏燃燒時,會發生爆裂現象,使汽缸發顫而損壞。科學家發現這與汽油的成分有關。

汽油成分中,異辛烷抗爆性最好,而庚烷最差。科學家規定,如果某種汽油的抗爆性與異辛烷相同,那麼它的性能最好,其型號就定為“100號”。

其他依次規定為“95號”“91號”“85號”……“56號”等等。號碼越高,抗爆性越好,汽油的品質也就越好。因此標號較高的汽油適用於性能較好的車。如小轎車用“85號”、大轎車用“70號”、卡車用“66號”、摩托車用“56號”等。活塞式飛機的發動機也燒汽油,但由於飛機比汽車的要求要高,所以用的汽油標號也就更高。如教練機可用“70號”,然而更好的飛機就要用“91號”和“95號”了。

現在又推出一種無鉛汽油。原先,一般汽車所用的汽油中都含有鉛。因為鉛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提高抗爆性的方法,除了提高汽油中的異辛烷值以外,還可以往汽油中加入一種叫四乙基鉛的“鉛水”。它是一種含鉛的無色油狀液體,將它加到汽油中雖然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但卻帶來了很多其他危害。目前使用的汽油,每公升汽油的含鉛量約為0.5克。雖然含量很少卻有毒,如果直接接觸它,會有明顯中毒症狀。更嚴重的是,它燃燒後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據上海市調查,1996年的鉛汙染比1986年整整高出1倍。而這種汙染的86.6%來自機動車的燃料。因此,無鉛汽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實我們所說的無鉛汽油並不是完全不含鉛,而是將每公升汽油的含鉛量控製在0.13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