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次,曹操家裏修後花園。等到建好後,下人們忙叫他來視察。曹操看後,皺著一雙眉,什麼話都沒說,隻是臨走前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討論了半天,都不明白曹操是什麼意思。
楊修在一邊搖頭晃腦,自告奮勇地說:“這個太簡單了,丞相大人在門上寫了個活,那就是個‘闊’字,他是想告訴你們這個園門造得太寬了,最好修改一下。”大家這才恍然大悟,趕緊重新改裝園門。
沒幾天,曹操又來巡視,當見到改好的園門後,高興地問:“不錯不錯,是誰這麼聰明,能領會到我的意思呢?”大家回答說是楊修。曹操臉色不變,但心裏卻不由得打了個突,暗說楊修這家夥經常在我跟前混,他這麼了解我的心思,我在他麵前豈不是沒有隱私可言?之後,他開始對楊修有所防範。
楊修聰明是聰明,但實在是不懂得“禍從口出”的道理。當時,誰都知道曹操是個生性多疑的人,他自己也申明:“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為此,他還告訴身邊的近侍:“我睡覺的時候,最喜歡夢遊殺人了,你們可不要輕易靠近我,否則到時候死了都沒處說理去!”眾人都唯唯諾諾地點頭答應。
一天,曹操在睡覺的時候,故意把被子踢到地上。當時,有個近侍看見了,便想也沒想地走上前,要給他蓋被子。說時遲那時快,他立時從床邊抽出寶劍,狠狠一刺,就把近侍給當場刺死了。就在眾人嚇得倒吸一口涼氣時,他卻重新躺回床上,繼續睡覺。
過了好半天,曹操才假裝慢慢地醒轉過來,當他看到地上的屍首後,急忙大驚失色地問:“這是誰這麼大膽,竟敢在我麵前濫殺無辜!”大家戰戰兢兢地跪在地上,說是他在夢中殺人了。
曹操立刻哭喪著臉,大聲哀嚎:“我真是有愧於他啊!”大家看他痛哭流涕的樣子,都趕緊勸慰他,說不過是個近侍,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把對方厚葬就是了。
楊修在一旁看了,又是搖頭又是歎氣,直到那個近侍要下葬的時候,他才跟周圍的人說:“這人死得太冤枉了,丞相說是在夢中殺了他,我看在夢中的分明是這個近侍啊!”這話讓曹操聽到了,不由得對其心生厭惡。
後來,曹操帶兵出門打仗,結果被劉備的大軍阻攔,不得其門而入。時間長了,他急得肝火直冒,暗說再這樣下去的話,隻有退兵一條路可走了。不過他是個要麵子的家夥,生怕這個決定一出口,會引來敵軍的嘲笑。
這天,曹操正在吃飯,正好有將軍進來,向他請示晚上巡視用的口號。他看著盤裏的雞肋,念叨道:“雞肋雞肋啊。”不一會兒,口號“雞肋”就傳開了。
楊修聽見後,就讓跟隨自己的士兵開始收拾行李,說道:“這仗是打不起來了,咱們還是跟著丞相大人打包回家吧。”大家很奇怪,就問他原因。
楊修很是得意地回答:“看來還是我最了解丞相啊。他口口聲聲地說‘雞肋’,雞肋是啥?分明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嘛,可見丞相早就不想打了,不過好麵子不好意思說出來。現在你們都知道了,還不主動點,開始收拾東西?”大家點頭稱是,都興高采烈地開始打包。
沒多久,曹操想撤兵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軍營,將士們都開始收拾行裝。曹操得知後,連忙問怎麼回事,大家就回答:“楊修說了,您不停地念叨雞肋,就是想撤兵,隻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罷了。放心吧,咱們都了解,誰都好個麵子不是?”
曹操很沒麵兒,當即勃然大怒:“把姓楊的給我帶上來!”
楊修很快被帶上來了,曹操指著他,怒罵:“仗都還沒打起來,你就憑‘雞肋’妄加揣測,分明就是想動搖軍心。哼,我今天就殺了你,以儆效尤!”之後,便讓手下把楊修拖出去,斬首示眾了。
點|睛|智|慧
楊修聰明一世,卻始終沒能明白禍從口出這個道理。他對曹操的心思了如指掌,這其實並沒什麼錯,錯就錯在他不明白,當遇到一個疑心病重的領導時,強出頭隻會讓自己身處危險中,多說話不僅不利於自己的仕途,就連性命都難保。
很多時候,說得越多錯得越多,並不是因為你的看法或觀點有錯,而是在不經意間,你的高調做人會為你樹敵不少。這樣看來,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確是保險多了。要知道,你的真本事並不是靠耍嘴皮子來獲得大家認同的,隻有實幹才能出成績,不是嗎?
§§§第十一章對人要多一分寬容和體諒
老祖宗說話
(與人為善)將心比心
從別人的處境來體諒別人的難處
過來人的故事
明朝的萬曆皇帝剛剛上台時,年紀還很小,就把國家大權交到官員張居正手上。他看當時的國家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便開始改革內政。這一改革,很多人都不願意了,因為觸犯到了他們的利益,大家口袋裏的錢少了,手中的房產地契也有所銳減。正因為此,很多官員雖然表麵上都對張居正畢恭畢敬,暗地裏卻對他恨得牙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