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小川早早的起來了,父親劉金有正在往毛驢車上裝玉米,劉小川趕緊幫忙。

父子二人不說話,隻是默默的配合抬著麻袋。到了鎮上的供銷社,賣了玉米,劉金有趕著毛驢車去劉小川的舅舅家,趙翠萍則帶著劉小川去集市上買衣服。

出外打工,劉小川有意把自己打扮的成熟一些,買了一條紗料的長褲,一件格子襯衫,一雙回力鞋,一共花了四十五元。

回去的路上,遇見了劉小龍兄弟和張超,劉小龍也讀高二,和劉小川同班,鎮上的高中每個年級隻有兩個班,文理科各一個班。劉小虎則讀初三,石塔鎮中學是完全中學,高中初中都在一起。張超沒讀高中,已經輟學在家。

他們羨慕劉小川買了一身新衣服,一問之下,才知道他要去省城打工。小龍驚訝道:“暑假就這一個多月,你還要去打工啊?”

“是啊,如果找到好工作,開學我有可能不去上學了,到時候讓你三叔幫我跟校長說一聲,等期末考試我再回來。”劉小龍的三叔是鎮中學的老師,之前劉小川從縣高退學轉回鎮中學,就是他幫忙辦理的。

“你哪天走啊?你先去,等你找到好工作了,我也去省城打工。”張超整天在家無所事事,心裏也活泛起來。

“事不宜遲,我想明天就出發,等我真站住腳了,我打電話到村部,讓人轉告你。”張超是劉小川的發小,前世關係一直不錯。

下午,劉金有從大舅哥家回來了,給了劉小川一張紙條,上麵寫了表哥趙立軍的地址和電話。趙翠萍特意到村部打了電話給侄子,說了劉小川要去省城打工的事。趙立軍滿口答應,讓劉小川下了火車直接去找他。

有了侄子的承諾,趙翠萍稍稍放下心來,給劉小川準備出門的行裝。新衣服自然要包起來,火車上人多,環境髒亂差,還是穿舊衣服比較好。課本要帶上,畢竟劉小川承諾了打工之餘還要讀書的。

天還蒙蒙亮,劉小川就吃過了早飯,背著一個大書包出發了,手中還提著一個布袋,裏麵裝著煮雞蛋和饅頭,還有一個小搪瓷茶缸。

拒絕了父母和姐姐送到鎮上的要求,少年劉小川獨自踏上了離家的路,從鎮上坐班車到了新平縣火車站。

新平火車站不大,但是路過的火車卻不少,剛好有一趟九點鍾的火車去往省城,前世經常往返於省城和新平縣,劉小川對這條路線很熟悉。抓緊買了票,坐在候車室等候。這時候出門的人不多,候車室裏隻有五六個人在候車。

九點二十,劉小川終於登上了綠皮火車,隻晚點了二十分鍾,已經算是比較幸運的了,火車上空座很多,這時候也不講究憑票入座,都很隨意。

選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對麵坐了一對母子,母親三十多歲,打扮時髦,帶著眼鏡,一看就是知識分子。兒子七八歲的樣子,穿著運動短褲和跨欄背心。

小朋友比較興奮,在座位上哼歌:“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了日出,送走了晚霞。”